编者按:为全面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全方位展现我校秉持“学术立校、自强报国”办学理念及扎根西部、服务国家的学科建设成果,党委宣传部联合本科生院策划推出《“学科瞭望”院长谈》专栏,聚焦“学科优势-行业趋势-职业发展”三维视角,邀请各学院院长以“学科瞭望者”身份,深度解读学院学科内涵和转型升级路径,揭示“硬科技+软实力”双轮驱动的学科发展逻辑,展现各学科优势特色与发展前景,不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共同谱写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01 学院基本情况
资源工程学院专业教育始于原冶金部在西北地区唯一布点的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专业院系。办学历史悠久,拥有67年本科教育、41年研究生培养历史。学院现有矿业工程一级学科学术博士点,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博士点,矿业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资源与环境专业硕士学位点,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安全工程、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四个本科专业。学院办学立足西部、扎根行业、辐射一带一路,以“智能采矿、绿色选矿、透明安全”为学科特色,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国际知名、国内高水平资源工程学院。

采矿工程专业成立于1958年,是原冶金部在西北地区唯一布点的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专业,该专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依托西北唯一金属特色类矿业工程博士点,聚焦智能开采与深部开采,在智能开采理论与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近五年获中国冶金矿山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一等奖10余项,产学研合作金额超1亿元;
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立足国家“双碳”战略与矿产资源高效开发需求,聚焦矿物分离科学、资源循环利用及绿色低碳技术,以难处理金属矿分选技术为核心,聚焦绿色选矿和固废处置,在低品质矿利用、固废资源化技术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该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矿物加工工程系获第三届校级先进基层教学组织。
安全工程专业于1985年经原冶金部和教育部批准创办,设立初期是西部地区控制布点专业。专业面向能源、城市发展和政府咨询等领域的重大需求,旨在培养掌握安全科学与技术、安全管理与应急、安全智能化技术、职业安全健康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具有解决安全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的高素质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已受理,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连续两年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榜单,依托西安市工业职业危害评价与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在职业安全健康、应急与安全管理、建筑安全与防火等领域具有鲜明的特色优势。
资源环境大数据工程为顺应数字经济与绿色发展时代趋势的前沿交叉专业,面向资源(矿产资源、油气能源、水资源等)及环境领域国家重大需求,旨在培养资源环境领域大数据分析应用与管理能力,系统掌握自然资源与环境和大数据等交叉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该专业聚焦资源、环境与大数据的深度融合,培养兼具行业背景与大数据技能的复合型急缺人才。
依托学院科研优势,先后获批西安市智慧工业感知计算与决策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矿产资源低碳智能高效开采技术创新引智基地、西安市“丝路”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西安市工业职业危害评价与防治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

02 发展前景展望
学院紧密围绕国家“双碳”目标、“一带一路”倡议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学科专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国际化转型,对接以下新兴领域:
智慧矿山与智能开采
随着矿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学院在金属矿智能开采领域的技术已应用于中亚及西部矿区,未来将聚焦5G+矿业、AI地质建模等方向,服务“数字中国”建设。
绿色矿业与固废资源化
依托“难处理金属矿高效分选”技术优势,学院在低品位矿利用、尾矿再生等领域成果显著,未来将拓展至“城市矿山”开发,助力区域循环经济发展。
城市安全与应急管理
服务国家“大安全”和“大应急”战略,学院在建筑安全和城市防灾领域形成技术积累,未来将深化与应急管理部门合作,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安全及灾害智能预警技术。
03 重大科研成果
案例1
卸压开采与采空区处理技术与装备在肃北博仑矿业七角井铁矿、徐家沟铜矿、二里河铅锌矿、震奥鼎盛矿业、东桐峪金矿、文峪金矿、鸡西矿业集团等30余家国内矿山企业应用,成果获得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案例2
开发了系列捕收剂、缓释硫化剂等浮选药剂,研发了高氧化率矿梯级浮选、缓释硫化强化浮选等技术,有效提高了高氧化率矿的资源利用效率;针对锡多金属矿使用氰化物作为抑制剂带来的环境问题,通过多点添加绿色抑制剂实现铅锌无氰高效浮选分离;针对人工经验调控易造成重选产品质量波动大、回收率低的难题,融合多元光谱分析和机器视觉识别技术,开发了智能装备与控制系统。
案例3
研发了老龄油气管道完整性评价及安全运维技术,构建管道损伤评价模型,揭示多因素耦合作用管道损伤机理;建立信息不确定条件下油气管道失效风险演化模型,形成管道动态风险监测和评估方法;建立管道可用性-成本-风险一体化的老龄油气管道运维检修决策技术。成果获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案例4
建立露天矿智能安全高效开采关键技术体系,聚焦金属、煤矿、砂石及水泥露天矿智能化建设,采用低碳、智能、安全、高效开采的新思路,形成了从理论研究、关键技术与装备研发、工程应用的一系列创新型成果。研发了新能源矿卡和无人驾驶集群控制系统等矿区无人驾驶技术等10余个系列研发产品。其中多金属多目标智能配矿、集群智能调度、新能源无人驾驶、5G无人采矿管控、低碳生态化优化等5大技术分别经吴爱祥、蔡美峰、古德生等10位院士鉴定已达国际领先水平,先后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软件著作权30余项,省部级等科研一等奖10余项。

在成果转化与应用方面,学院践行“研究院+有限公司”成果转化模式,成立西安优迈智慧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该成果转化项目先后获得陕西省新型研发机构、陕西省三项改革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西安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近三年先后以当前智能矿山建设中无人采矿装备研发、智能生产管控等关键技术为重点,围绕矿山企业少人化、无人化提供安全服务,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04 提质人才培养
学院立足西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计,回归教育教学本质,以“育德、育心、育体、育才”为平台支撑,以“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国际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一体化构建了“逐光计划”“暖阳计划”“扬帆计划”“耕耘计划”学院“四位一体”育人体系。近年来,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数量和立项质量连续三年位于学校前列。先后荣获包含“数学建模竞赛”全国一等奖、“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全国铜奖、“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省级金奖在内的各类省部级及以上双创竞赛奖项300余项。

05 就业质量报告
近三年,学院本科毕业生升学率达50%。升学至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重庆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升学率、升学质量均位列全校前列。学院获得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矿业、安全类毕业生供需比达到1:11.4,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6%以上,毕业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得到用人单位高度认可,宝武集团、中国五矿集团、中建集团等多家世界500强及国有大中型企业集团将学院毕业生纳入招聘首选。

院长名片

顾清华,资源工程学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领军人才入选者,陕西省金属矿智能开采理论及技术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项目3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0余项;在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出版智能采矿系列专著或教材等10部;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软件著作权30余项;主编或参编《数字矿山》《智能矿山建设规范》等标准3项。
文字、图片:资源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