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践行“学术立校、自强报国”办学理念,全方位呈现我校科研团队于科技攻关中斩获的累累硕果和一线科研工作者直面挑战、砥砺奋进的动人风采,党委宣传部联合人事处、科学技术研究院,精心策划并推出“奋进正当‘夏’|我的科研攻关之路”系列报道。诚邀各科研团队成员倾情讲述科研故事,深度展现我校科研工作者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卓越贡献,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营造浓郁学术氛围、凝聚磅礴精神动力。本期推出的是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团队(负责人:邢相栋教授)。
我是郭鹏辉,“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团队”的一员,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冶金工程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碳炼铁与冶金固废资源化。
“绿色低碳钢铁冶金团队”立足钢铁冶炼主流程,响应国家“双碳”目标需求,致力于高品质钢铁材料生产中的低碳、绿色发展关键技术研究。团队依托陕西省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团队负责人邢相栋教授的带领下,聚焦传统碳热钢铁冶金流程低碳技术开发、冶金固/危废无害化处理与全量利用、冶炼烟气污染治理与二氧化碳利用、冶金大数据深度挖掘与智能化模型开发等多个方向。团队与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北港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服务”深度融合的发展模式。团队现有固定成员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2人,并汇聚了一批具有冶金、环境、材料等多学科背景的青年技术骨干与企业技术专家。我们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协同攻关”的团队理念,致力于在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之间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近五年,团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省部级以上课题20余项,相关成果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0余项,其中包括一等奖6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20余项,出版著作7部。其中,团队牵头完成的“面向低碳冶金的兰炭定向制备与高效应用技术”已在多家钢厂成功示范应用,并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受到行业内的高度评价和广泛关注;与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无废钢厂典型重金属全生命周期管控技术开发与应用”实现了冶金固废全过程减量化与无害化处置,荣获“中国宝武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
这个暑期,我们团队将加紧步伐,围绕绿色低碳钢铁冶金的核心技术展开集中攻关,持续推进相关技术成果的工业化应用进程。同时,凝练科研成果,预期撰写8篇学术论文初稿,并申报14项国家发明专利。此外,我们还将赴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调研交流,聚焦生产一线典型问题,精准对接产业需求,保障科研方向的针对性和成果转化的实效性。
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钢铁冶金碳排放源头控制与全流程低碳耦合,开展更加系统深入的攻关,推动绿色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端。同时,我们团队也期待更多优秀人才及青年学子加入我们的行列,共同攻克绿色低碳冶金的难题,为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和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文字:冶金工程学院
编辑:李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