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丹:用心感应文化远韵,科创守护城乡文脉

发布时间: 2025-08-30 作者:来源: 公共管理学院 点击:

  编者按:为深入践行“学术立校、自强报国”办学理念,全方位呈现我校科研团队于科技攻关中斩获的累累硕果和一线科研工作者直面挑战、砥砺奋进的动人风采,党委宣传部联合人事处、科学技术研究院,精心策划并推出“奋进正当‘夏’|我的科研攻关之路”系列报道。诚邀各科研团队成员倾情讲述科研故事,深度展现我校科研工作者在积极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全力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卓越贡献,为学校“双一流”建设营造浓郁学术氛围、凝聚磅礴精神动力。本期推出的是城市文化发展管理团队(负责人:詹绍文教授)。

我是袁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讲文化传播学、文化消费学等课程。2022年,我加入了“城市文化发展管理强基教授团队”,目前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发展管理领域的研究。

我的科研初心,源于某次基层文化调研的深刻触动。那时,我看到不少承载着地域记忆的老技艺因缺乏系统保护而濒临失传,许多底蕴深厚的乡村文化资源因治理机制不畅难以转化为发展动能。这让我坚定了一个朴素的追求:如何让积淀千年的文化资源,在数字时代挣脱时空桎梏焕发新生?如何通过构建科学的治理体系,让文化真正成为驱动城乡高质量发展、赋能人民美好生活的内生力量?带着这份追问,从我主持的第一个国家自然基金开始,我不断在“文化+科技+治理”的交叉领域寻找突破点,尝试用科技创新回应城乡深处的文化呼唤。

聚力“强基”,共筑科创守护文脉的桥梁

我们团队是以詹绍文教授为核心的交叉创新型科研团队,汇聚了李治教授、陈宜老师等6名骨干成员,涵盖公共管理学、文化学、经济学等多元学科背景。团队既有詹绍文教授这样的学界带头人,也有像李治、陈宜、刘婧老师这样的中坚力量,更有李敏、雷杨老师等新生代力量,形成了“老中青”结合、梯次分明的人才结构。

团队秉持“问题导向、跨界协同”的核心理念,以科技创新守护城乡文脉为使命,定期举行学术研讨会,组织田野调查与产业调研。詹绍文教授常说:“守护城乡文脉,不能只在办公室画蓝图,而是要躬身实践,于市井烟火中精准捕捉痛点,在数智浪潮里系统求解新策。”这种“扎根大地,心向星河”的精神,深深影响着每位成员。在团队协作中,我们打破了传统学科壁垒,形成了“分工不分家”的默契。

探索从理论创新到实践落地的破壁之路

近年来,团队以解决城市文化发展实践难题为导向,在理论创新与实践转化中持续突破,交出了一系列亮眼答卷。我们围绕文旅融合、数字文化产业等核心领域,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三十余项,在权威期刊发表SSCI/CSSCI论文五十余篇。团队研究成果先后斩获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全国优秀调研报告优秀奖、陕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二等奖及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学术影响与实践价值得到学术界与实务界的双重认可。团队始终坚持“研用结合”,多项决策咨询建议获省级领导批示,部分建议直接转化为了具体的政策文件,真正实现了学术成果从“书架”到“货架”的价值跃迁。

在交叉融合中“感应”与“守护”

我的研究始终聚焦于破解文化资源活化利用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命题,成果直接服务于陕西等西部省份文化发展改革相关规划纲要的编制。同时瞄准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技术对创意企业内容生产模式的颠覆性影响,为数字经济时代文化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新范式。

我深知科研的生命力源于实践。为获取真实、鲜活的一手数据,我与团队成员常常深入文化产业园区、创意街区。那些白天奔波于田野调研、夜晚伏案整理数据的经历让我深切领悟到:破解文化发展的难题没有捷径,答案深植实践沃土,唯有在理论与现实的反复碰撞、严谨方法与复杂现象的交织验证中持续探索,方能逼近最优解,让科技真正成为文脉的守护者。

同时,我积极将科研洞见融入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参与“正大杯”市场调查大赛、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等高水平赛事并获奖,在实践中践行“教研相长”。因在毕业设计指导中的突出表现,我荣获2025年度“校级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称号,这更坚定了我通过教学赋能青年成长、培育兼具人文情怀与科技素养的文化治理守护者的信念。

以实干笃行冲刺攻坚目标

这个暑期,对我们团队而言,是集中火力、深化研究的关键期。我们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紧凑的安排:

第一,聚力攻坚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申报。为确保社科重大申报材料既具学术深度又贴合实践需求,我们邀请业内知名专家进行线上线下指导。团队内部也建立了“每日研讨、每周复盘”机制,逐字逐句打磨申报材料,力求提交一份高质量、竞争力强的标书。

第二,田野调查与论文攻坚双线并进。围绕“城乡文化治理”“红色文旅产业链群演化”“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三大主题开展深度调研。重点考察政策落地瓶颈、居民文化需求与如何运用数字技术等创新手段破解文化发展难题,为后续论文撰写提供扎实的实证基础。

第三,扎实推进在研项目与结题准备。高效推进团队包括国家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在内的多项在研课题,完善研究报告,确保各项研究按计划完成。

以科技星火,永续城乡文脉之光

团队将立足“文化强国”“数字中国”战略,依托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聚焦文化遗产数字化、城乡智慧治理、文旅融合等领域攻坚突破。未来我们将勇攀学术高峰,力争承担国家级课题,构建中国特色文化治理理论体系;深融建大智慧,发挥学校“建筑科技+”优势,提出可推广的文化治理方案,破解保护与发展矛盾;倾力服务民生,用心感应每一声文化的呼唤,用科技创新守护每一段城乡的记忆。


文字、图片 : 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 : 陈莞苏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