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专题

30年教育路:守初心,育桃李,致远方

发布时间: 2025-09-23 作者:来源: 公共管理学院 点击:

从教30年来,我始终坚持教书育人、言传身教,坚守西部文化传承保护和城乡发展,坚持把历史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放在第一位。聚焦“人民城市”规划理念,围绕城乡规划创新人才能力培养,持续跟踪和借鉴国内同类高水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围绕“为人民做规划”的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将个人学术追求融入时代与国家发展战略。

长期坚守教学一线,并坚持与时俱进,结合社会发展新动向和新时期学生特点,提出了“统基础、筑优势、显特色”的教学理念。自2016年以来连续9年担任“中国规划学会·六校联合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围绕现实问题和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注重把传统教学变成毕业设计师生团队,采取“引导+讨论”转换角色定位,建构了“问题导向-知识靶向-思辨讨论-复盘推进”的实践能力培养逻辑链,密切了师生关系、提高了学生思维能力。注重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培养,不断推动教学改革实践,持续探索哲学社会科学与工学交叉融合的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近5年培养博士后1人、博士11人、硕士43人,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101人。重视调研和实践,坚持利用寒暑假带领学生开展“三下乡”,依托课题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多人获得上级表彰或奖励。

坚持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注重发挥自己在历史地理学(哲学社会科学)与工学(城乡规划学)的交叉学科优势,潜心问道,以研促教,引导学生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保护传承意识和实践能力。密切关注全球遗产保护利用发展动态,树立“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历史唯物史观和辩证思想,立足西部,坚持把文化遗产整体性、系统性保护放在第一位,将科研实践与国家战略需求相结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负责国家一流专业建设,面对新型城镇化和行业转型背景,提出以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调整优化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加强教学实践,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资源平台,不断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提高学生的适应性、主动性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机制,不断提高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我校城乡规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字:任云英(公共管理学院)

编辑:肖雯雯  

建大要闻

影像建大

  • 官方微信

  •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