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我初次站上讲台,面对着一双双充满渴望的眼睛,内心既激动又忐忑。如今回首,三尺讲台承载的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递,更是一段与青春同行、与时代共振的生命历程。三十年来,我始终坚守教学一线,教书育人并重,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社会责任、集体荣誉等综合素质的养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工程,而我有幸用三十年的光阴见证生命的成长与绽放。
一、以“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为基石,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三十年的教育实践让我深信,教育的根本在于“立德树人”。教师应始终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热忱,将“成为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作为首要职责,并将其转化为日常教学中积极向上的能量,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将个人成长融入时代洪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的言行是学生最直观的教材。以高尚的师德修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其诚实守信、仁爱友善、勇于担当的品格,教会他们明辨是非、恪守底线,这比单纯的知识传授更为根本。三十年来,我努力在师生互动中传递真诚、尊重与责任感,做学生道德成长上的标杆。
二、以“有扎实学识”为支撑,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传授知识是教师的天职,但时代的要求远不止于此。致力于成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意味着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并将价值引领有机融入知识体系。拥有深厚而广博的专业知识,是赢得学生信赖、引导其深入知识殿堂的前提。三十年来,我在教学中从未停止学习与探索,不断更新知识储备,追踪学科前沿,力求将准确、鲜活的知识带给学生。同时,注重跨学科融合,拓宽学生的学术视野,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在讲授专业课程时,我注重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文化基因,将家国情怀、科学精神、工匠精神、人文素养等融入教学和现实问题分析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实现知识学习与价值塑造的同频共振。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如同盐溶于水,无形却有味。
三、以“有仁爱之心”为动力,做学生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也需要不断改革与创新。三十年来,我坚持以仁爱之心关注学生成长需求,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激发他们的创新活力,引导其将所学奉献社会。爱是教育的灵魂。工作中,我注重以生为本,尊重个体差异,用心倾听他们的想法,耐心解答他们的困惑,真诚关怀他们的成长,以仁爱之心探索高效、贴心的教学方法。为成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我积极尝试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调研项目等,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在实践中探索知识的价值和应用的方向,将专业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社会,奉献祖国。
回首三十年教学生涯,我深知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的漫长旅程。“四有好老师”是方向、“四个引路人”是使命。未来,我将继续秉持这份初心,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前行,为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文字:骆正山(管理学院)
编辑:李孟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