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0-07
今年以来,很多矿山企业都遭遇了一线员工临时短缺和复工复产难等问题,为了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扎实做好“六稳”“六保”任务的落实,在科学防疫基础上实现经济复苏与发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资源工程学院教授顾清华带领团队充分发挥师生联合支部党员先锋队作用和高校人才及科研优势,开展科技帮扶、智力帮扶、服务帮扶,用心用情用力帮助矿山企业及时复工复产。 “受疫情影响,例如团队科研支持的洛钼集团,只有不到半数员工在企业一线组织生产。”顾清华告诉记者。团队研发的露天矿无人采矿装备及生产智能管控平台去年已完成部署并运行,了解到企业的情况后,顾清华团队自3月份以来积极通过远程线上支持的方式,增加无人驾驶卡车部署数量,保障三道庄露天矿15台无人驾驶车队的编队运行,顺利保证了破碎站的供矿量,及时帮助企业挽回了受疫情影响的相关经济损失。 6月2日,团队成员深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万众炜业集团深入调研,协助企业为复产复工以及智慧矿山产业升级进行深入交流,并获得集团领导高度评价。同日下午,团队成员深入企业矿山,对现...
05
2020-07
青海“保暖房”项目 “奖金我们肯定不能要,留在那里为西藏人民做一点贡献。”近日,2019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太阳能建筑与环境”科研团队牵头完成的“西藏高原可再生能源供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荣获一等奖,却缺席了颁奖仪式。 的确,这只是该校为全面提升西藏高原建筑宜居水平所做的其中一件“功德”。穿越十多年的时间长河,那是一条由三代“送暖者”用辛勤汗水汇成的无私奉献的长河。 世界屋脊,海拔高、气压低,极端干燥寒冷,昼夜温差大,即使在炎热的夏天,到了晚上也会很冷。房屋需要的供暖时间长、供暖需求强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三代学人共同的目标追求,就是寻找适合区情的高效清洁能源方式,盖出“靠太阳就能取暖”的房子。 “义务”工作 为藏区“送暖”建标准填空白 在没有实现供暖之前,西藏的冬天,是漫长的。“日子过得特别难,再冷都是硬往过捱着。”2004年,参加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西藏自治区开办的首个工程硕士班培训的学员、拉萨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陈明红说。 当年,西藏地区尚未纳入采暖区,青...
04
2020-07
长期以来,在西藏农牧区,牛粪和柴薪作为生火燃料,是群众家里的常备品。因此,牛粪炉也就成了取暖的主要工具。“屋外囱口生烟、屋内烟尘呛人”一直困扰着当地农牧民的生活。 如今,在西藏部分地区,“太阳能昼夜两用暖床”“太阳能新风预热墙”“太阳能强化散热地板”等节能取暖设备开始走进百姓家,这些装置不仅取暖效果好,还干净环保。2019年底,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实现了全县太阳能光热集中供暖,成为太阳能规模化采暖“区域示范地”。 从过去烧牛粪取暖到现在依靠太阳能供暖,西藏农牧区民居供暖条件的改善,得益于“西藏高原可再生能源供暖关键技术创新与运用”这项科研成果。在不久前结束的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该科研成果获得了2019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这项科研成果是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联合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等多家单位共同完成的,为解决西藏传统模式供暖能耗高、污染重等问题提供了技术支撑。”项目负责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太阳能建筑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登甲说。 不仅如此,依据项目成果编写成...
30
2020-06
【媒体建大】《科技日报》:弘扬科学家精神丨三代学人接力“温暖”雪域高原
28
2020-06
《中国教育报》2020年6月28日 第03版 近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坚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延伸到课堂教育,积极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在土木工程教育中,探索如何撒好课程思政之“盐”,使专业课教师“如盐入味”地运用好身边的思政元素,在“润物无声”中引领新时代大学生构筑好“精神坐标”,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国家建设栋梁和大国工匠。 景仰学界丰碑 以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远大志向 西安建大土木工程学院10余名教师在为大一学生上“土木工程概论”课时,每当讲授到“钢结构设计规范”,总会充满自豪地告诉学生:“这是一部真正属于我们新中国自己的‘规范’,新一代设计师们正是依托它而建起了广州小蛮腰、央视总部大楼、鸟巢等一大批代表着中国现代建筑结晶的钢结构建筑……而它,出自于我校陈绍蕃教授。” 逝世于2017年的结构工程专家、中国钢结构事业开拓者之一的陈绍蕃教授,青年时期曾在父亲决意带全家迁往台湾时毅然选择留下来,只因国家建设需要,最终以鞠躬尽瘁、成绩斐然的一生,诠释了坚定的爱国奉献精神。从西安建大校长刘晓君...
24
2020-06
建大新闻网讯 “返校了,我们也要成为学校防疫战线上的一名战士,做应有的贡献!”随着学生陆续返校,疫情防控工作进入新常态,为做好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打赢校园疫情防控阻击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生党员敢担当、有作为、讲奉献,以实际行动构筑起校园战“疫”的牢固防线。 疫情期间,严格管理进出校园人员登记检查工作是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第一道防线,学校周边社会环境复杂,人员流动密集,如何有效做到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成为防疫工作的重中之重。学校保卫处、校医院等部门每天需要进行大量的检查监测工作,各学院的学生党员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行动起来,在上级党组织的统一协调下,自觉承担起校园夜间的部分巡逻保卫工作,其中,有不少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党员。 每天,由学生党员们组成的巡逻小组都会准时前往执勤点,统一佩戴党徽和工作牌,一丝不苟地往返在各个执勤点之间,直到深夜宿舍即将关门。给水1603班魏成玉同学说,“作为一名普通党员,很荣幸能参与到这场无声无息的行动里,尽己所能,用微薄之力,做该做之事,发挥我...
24
2020-06
《中国教育报》2020年6月23日 第07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我国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和原冶金工业部门重点大学,也是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和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院校。学校自1997年起陆续在环境、建筑、土木、材料等17个领域招收工程硕士,是国家64所“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和50所“工程硕士教育创新院校”之一。荣获“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获批国家级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2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6个。为国家土木建筑、环境市政及材料冶金等行业领域培养了一大批创新性工程精英人才。 响应国家号召 肩负时代使命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可追溯到始建于1895年的北洋大学,1956年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时,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系(科)整合而成,积淀了我国现代高等教育史上较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
23
2020-06
“1人签约陕煤集团,6人成功‘上岸’,将进入北京化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我校继续深造,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毕业季里,我们都将开启新征程了!”作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霸”党支部成员,化工1601班的陈传美激动地说。 化工学院本科生第一党支部成立于2018年10月,现有7名党员,其中,有着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争先创优”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干部、多个国家级竞赛奖项获得者等多位优秀个人。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很远。临近毕业季,这个积极进取、学风浓厚的学生党支部,其建设历程和成员们的成长故事,在化工学院传为佳话。 “他们的优异成绩,是我校优良学风建设的缩影,更是我校基层党建与学生工作有机结合、培育出社会主义事业有用人才的缩影。”学院党委书记张卫华评价说。 近年来,化工学院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和“学风建设”两大主题,先后建立“党员教育基地”及“创新创业、就业实习基地”,设立“大学生党员工作站”,搭建了学生党员思想引领、交流学习的平台;开...
22
2020-06
《中国教育报》2020年6月22日 新时代青年的历史使命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回望那段历史,中国青年主动扛起时代重任,用火热的青春激情和伟大的爱国壮举,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国。作为肇始于中华民族存亡之际,并校于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的一所高校,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将立德树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广大青年传承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担时代重任,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上积极作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建功立业。 新时代青年要传承五四精神,争做有为青年 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重任在肩。传承五四精神,彰显青春力量,争做有为青年,新时代青年需要牢记: —— 热爱祖国,甘于奉献。 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五四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60余年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母体院校的师生们,积极响应党和国家支援大西北的号召西迁并...
22
2020-06
近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了2019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奖励的通知,“西藏高原可再生能源供暖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获2019年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一等奖。 提升青藏高原建筑宜居环境水平、改善当地人民生活质量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落实藏区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维护民族团结,维持边疆长久治安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 面对青藏高原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大需求,针对高原藏区地域气候极端严酷,常年低压、干燥、缺氧,冬季寒冷漫长,但常规能源匮乏、运输供给困难,生态环境保护苛刻的特殊条件,2010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太阳能建筑与环境研究中心,联合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等单位持续开展青藏高原建筑室内热环境提升、被动式建筑高效节能技术、太阳能精细化供暖系统等方向研究,在我国统一标准外的高原室内设计参数体系、地域建筑文化与被动太阳能技术融合设计原理与方法、主动式太阳能供暖全链条高效节能设计原理与关键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形成了青藏高原特有的以...
22
2020-06
《西安日报》2020年6月21日 “时岁召我以甘霖,父母授我以发肤,师长假我以才学,同窗助我以技能,挚友伴我以情长,母校泽我以品德,吾以寸草之心,何报春之晖,煌煌恩情岂敢忘邪……” 近日,一篇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硕士毕业生李捷扬用文言文写的论文致谢稿被导师发到微信朋友圈后刷屏,网友纷纷点赞“见文如见人,难得好儿郎”赞誉不断,甚至还有不少用人单位“求推荐”。 “有这样的学生让我感到幸福,都舍不得叫他毕业。”李捷扬的导师段德罡这样说,他表示,因为专业度高的原因大家只关注到了论文致谢,而论文本身才是写得最出彩的,正是李捷扬“马不扬鞭自奋蹄”,对自己的高要求,所以致谢才会引发大家关注。为何建筑师会有这样好的文字功底?段德罡表示,建筑规划本就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所以这几年他们在招生时也会文理兼招,每年会招收15%的文科生。“我们从制度层面保证我们培养出的,是充满人文气息的规划师、建筑师。” 段德罡表示,他的团队还参与到陕西乡村振兴中来,“我们所做的不仅是盖房子,更是希望用乡村去承载...
22
2020-06
近年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坚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延伸到课堂教育,积极创新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发挥学科专业特色,在土木工程教育中,探索如何撒好思政教育这把“盐”,使得专业课教师“如盐入味”地运用好身边的思政元素,培育出更多优秀的国家建设栋梁和大国工匠。 以爱国精神树立远大志向 西安建大土木工程学院十余名教师在为大一学生上《土木工程概论》课时,每当介绍到《钢结构设计规范》,总会充满自豪地告诉学生,“这是一部真正属于我们新中国自己的‘规范’,新一代设计师们正是依托它而建起了广州小蛮腰、央视总部大楼、鸟巢等一大批代表着中国现代建筑结晶的钢结构建筑……而它,正是出自于我们学校的‘大先生’陈绍蕃教授。” 逝世于2017年的结构工程专家、中国钢结构事业开拓者之一的陈绍蕃教授,青年时期曾在父亲决意带全家迁往台湾时毅然选择留下来,只因国家建设需要,最终以其鞠躬尽瘁、成绩斐然的一生诠释了坚定的爱国奉献精神。从学校校长刘晓君教授在《中国科学报》上深情撰文《高校育人,当树如此师德丰碑》为广大师生所共勉,到专业...
19
2020-06
“时岁召我以甘霖,父母授我以发肤,师长假我以才学,同窗助我以技能,挚友伴我以情长,母校泽我以品德,吾以寸草之心,何报春之晖,煌煌恩情岂敢忘邪……” 近日,一篇西安一建筑学硕士毕业生李捷扬用文言文写的论文致谢稿被导师发朋友圈后“刷屏”,“见文如见人,难得好儿郎”等赞誉不断,甚至还有不少用人单位直接“求推荐”。 “这样的好学生让我很幸福,都舍不得叫毕业。”导师段德罡这样说,他表示,其实因为专业度高的原因大家只关注到了论文致谢,论文本身才是写的最出彩的,正是李捷扬“马不扬鞭自奋蹄”,对自己要求高,所以致谢才会引发大家关注。为何建筑师会有这样好的文字功底?段德罡表示,建筑规划本就是一门综合学科,需要一定的人文素养,所以这几年他们在招生时也会文理兼招,每年会招收15%的文科生。 “我们从制度层面保证我们培养出的,是充满人文气息、了解人间疾苦的规划师、建筑师。” 段德罡表示,该团队所做的乡村振兴不仅是盖房子,我们是希望乡村承载现在生产生活方式。这正是研究生期间,李捷扬有两年时间都驻扎在杨凌区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