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020-06
6月11日,陕西电视台2套都市热线、都市快报栏目相继报道我校两校区组织已返校学生进行户外体育锻炼。 6月10日晚7:30-8:3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在两个校区同步开展户外体育锻炼活动,这也是疫情期间首次开展集体锻炼活动。当天在雁塔校区进行的是搏击操训练,两百多名已返校学生参与了此次活动,有同学表示自己经常锻炼,疫情期间经常在家或者是学校一个人锻炼,这次和同学们一起锻炼,虽然有点累但是并不枯燥,觉得时间过得很快。据了解,从6月10日开始,学校户外健身每周一、三、五进行,项目也会随时调整。 来源:陕西电视台2套 原文链接:www.toutiao.com/a1669172882565128/
09
2020-06
【媒体建大】中国青年网:西安建大研支团开展“励志教育,共抗疫情”系列主题活动
09
2020-06
《陕西日报》2020年6月9日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云南傣楼振动台试验圆满成功!”5月30日下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场振动台试验的直播引发广泛关注。 此次振动台试验的主角是一座按照1:2比例“仿真”的云南民族特色建筑吊脚楼,俗称“傣楼”。直播现场,在逐级增长的地震烈度试验过程中,实验团队记录了“傣楼”的各个动力参数。“当振动台输入地震波达到9度罕遇地震时,这栋建筑仍屹立不倒。这有力验证了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可大幅度提高该类结构的抗震性能。”国内首次提出应用该技术加固傣楼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邓明科介绍。 云南属于地震频发地区,近年来当地村民多以砖柱取代木柱承重自建吊脚楼,砌筑砂浆强度极低,结构抗震性能极差,一旦发生地震将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2018年,邓明科教授到西双版纳勐龙镇调研时发现这种建筑大量存在,决心通过高延性混凝土抗震加固改造,让当地群众住上安全稳固的住房。 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延性混凝土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抗裂性能和高耐损伤能力,拉伸性能可达普通混凝...
09
2020-06
《西安日报》 2020年6月8日 “再也不担心农产品滞销了” “爱心超市更丰富了,更暖心了”……对于大荔县朝邑镇新朝村、山阳县板岩镇石庄子村的村民们来说,生活的新变化,都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而这所学校对他们的帮扶,始于派驻了“选得准、融得进、干得好”的“第一书记”。 2015年以来,该校选派多位“第一书记”进驻大荔县和山阳县定点帮扶,留下了“第一书记”动人的身影。 两任扶贫书记“无缝对接” 村容村貌大改观 2015年7月14日,拎着简单的行李,带着光荣的使命和学校党委的嘱托,成为一名驻村书记的张博出现在新朝村村委会。一张办公桌,一把办公椅,一张单人床,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办公室成了张博的第二个家。 对“第一书记”最初的认识,来自张博在参加一场交流活动时,给他留下深深烙印的一句话:“从那一刻起,你将不是你,你的家庭、你的亲人、你的同事等等,都将在那一刻被或多或少地舍弃。只因为我们是脱贫攻坚的践行者,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第一书记。” 争取省扶持资金8万元,对村中12户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和6户贫困学生家庭进...
09
2020-06
“9度罕遇El-Centro地震波Y方向!”随着主持人宣布试验开始,现场人员全部屏住了呼吸。五六秒后,振动台上总重量约8.3吨的建筑模型在28个加速度传感器、22个位移传感器的“共同作用”下,开始发生晃动,砖缝处也出现了开裂。30余秒后,振动台上的建筑模型仍然屹立不倒,现场爆发了雷鸣般的掌声。 这是近日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举行的一场高延性混凝土加固云南傣楼振动台试验场景。此次振动台试验的主角是一座按照1:2比例“仿真”的云南民族特色建筑吊脚楼,俗称“傣楼”。 试验现场,傣楼模型被依次加载6度设防、7度设防、8度设防、8.5度设防、9度设防直至9度罕遇6种工况后,主体受力构件依然不受影响。“这有力地验证了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可大幅度提高该类结构的整体性和抗震性能。”国内著名砌体结构专家张昌叙看过试验后连连称赞。 这个结果也让高延性混凝土科研团队负责人邓明科教授兴奋不已。“一般来讲,9度设防为国内建筑抗震设防的最高标准,能够加载到9度罕遇,充分说明了我们的技术可以在云南傣楼中应用推广。” ...
08
2020-06
中国教育在线讯 近日,西安建大第二十六届“粉体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落幕,终审决赛于线上平台顺利举办。此次大赛自2019年11月正式启动以来,学校18个学院的4000余名学生提交参赛作品592件,最终127件参赛项目脱颖而出获得奖项。 “疫情期间,我们也一刻未停,因为创业本身就是要把项目结合到助推西北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去。”返乡创业曾于2019年获得“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研三学生马娟表示。她们团队的项目“ 的春天——致力于大西北贫困地区乡村振兴”在此次大赛中以全场最高分摘得桂冠。 “当克服重重困难,坚持走到最后时,我深刻理解了‘迎接挑战,勇攀高峰’的竞赛意义,特殊经历将使我受益终生。”团队获得银奖的理学院参赛学生李星豫激动地说。 多年来,学校将“粉体杯”作为“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校内选拔赛,充分发挥其科技育人、实践育人、竞赛育人的重要作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团委书记申健表示,“今年的赛事一方面因受疫情影响,大部分培训和辅导工作都是在云端进行的,甚至决赛也...
29
2020-05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5月29日 巩固脱贫成效 推进乡村振兴 2020年4月20—23日,习近平总书记赴陕西考察,了解秦岭生态环境保护、脱贫攻坚、复工复产等情况,就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进行调研。总书记在考察中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是中国当前实行的两大全国性重大战略行动,前者立足于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者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一脉相承,打好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成效,为贫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利的物质、技术和社会基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有利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如何针对主要矛盾的变化,厘清工作思路,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满足农民的新期待?本期...
20
2020-05
近日,在西安建大草堂校区工程综合实训中心大楼宽敞明亮的车间里,除了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电火花成型机、普通车床等设备,还架设着几台专业的录像设备,工程综合实训中心的实习指导老师们,正变身车间工匠,一边操作着这些仪器,分步演示着操作过程,一边对着录像进行实践视频录制,为学生呈现出身临其境的“云”实习氛围。 “受疫情影响,我们本学期面向全校9个学院26个专业的2000多名本科生开设的工程实训实习课程,都无法正常进行。” 工程综合实训中心负责人郭瑞锋副教授介绍说。“因此,我们迅速创新,优化了教学模式。” 无法亲自动手参与生产实践,金工实习该怎样开展?3D打印、数控编程、数控电火花、数控铣、磨工、刨工等十多个工种的实习如何保证效果?面对同学们疑虑的问题,实习指导老师们不断“升级技能、各显身手”。他们多次往返两校区实验室、车间,以“录制操作视频+PPT讲授+在线互动答疑”的教学模式,最大化地做到“把实习工地搬到云端”,助力学生实习顺利进行。 “车间变课堂,老师变主播,自己动手变成了老师‘代劳’,各个...
19
2020-05
“终于顺利结束,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5月13日,在自己设置的“双机位”视频监控下,参加完网络远程复试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大五学生小朱表示。 “今年考研形势异常严峻,一方面全国报考人数创下新高,我校报名人数也持续攀升,另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给复试也带来新挑战,考生们压力一定很大。”西安建大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为助力学子考研成功,学校统一安排部署,精准发力,精细管理,全力做好网络远程复试工作。 今年,西安建大参加研究生复试的学子有3300余人。为保障复试工作顺利开展,该校研究生院从复试原则、复试方式、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对复试工作进行了详尽的安排部署,各学院也拟定了详尽的复试录取实施细则。所有招生学院对每一位复试考生进行了一对一联络和全面摸底,积极指导调试设备,确保其具备远程复试条件,并编制了考生远程网络复试指南,为考生做好服务。同时,为暂不具备网络复试的考生做好技术兜底服务。 目前,该校硕士研究生复试一志愿上线考生复试工作已于5月17日结束,调剂考生复试工作将于5月20日中国研究...
18
2020-05
【媒体建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高校派发“健康礼包”引导学生科学防疫
09
2020-05
中国网 2020年5月9日 中国网讯(通讯员:詹鹏超 王俊 费翔)“现在是5月8日早晨8点20分,这里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今天,我从湖北‘回家’了。”8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0年春季学期第一批学子返校,首位由湖北返校的博士研究生雷长坤,重归阔别已久的校园后,感慨万千。 回想这一次返校历程,他觉得非常激动。“4月30日那天,当我终于接到辅导员吴刚老师的电话,得知归期已定,心情既激动又忐忑。激动的是终于可以回到熟悉的校园,忐忑的是还有许多对于返校后学习和生活的种种疑虑。”雷长坤说:“随着辅导员老师不断跟我联系,从防控政策解读到返校后各项安排,他都一一为我详尽地解答,并且详细了解我的各种情况和需求,还叮嘱我注意返程安全和途中做好防护。想想,正是那些嘘寒问暖,让我放下焦虑迫不及待地想要回到建大的怀抱了。” 接站老师们举着接站牌等待雷长坤出站 詹鹏超 摄影 8日,早晨6点40分,迎接雷长坤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团委、研工部、校医院、材料学院等部门的老师在车站外翘首以待。由于天气原因,雷长坤乘坐的T282次列车在晚点...
09
2020-05
《光明日报》2020年5月9日 05版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对确保中华民族长盛不衰、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为秦巴山脉区域生态绿色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从2015年开始,中国工程院围绕秦巴山脉生态绿色发展持续开展战略研究,探讨了生态治理的新思路与新路径。 生态高地与经济洼地反差强烈 秦巴山脉名山林立、气势雄浑、植被优良、雨量充沛,区域内分布3000余种种子植物和400多种野生动物,为我国黄河、长江、淮河三大流域提供了水源保障,是中国南北气候的分界线、长江和黄河的分水岭、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区,被称为中国的“中央水库”“生态绿肺”和“生物基因库”。 同北美落基山脉、欧洲阿尔卑斯山脉一样,秦巴山脉孕育了众多举世闻名的历史城镇和人类聚居地,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和中华文明的摇篮。秦巴山脉东西绵延1000余公里,总面积约为3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6164万,周边城市地区既是“一带一路”的关键地区,又是支撑我国东西双向开放的关键地区,...
09
2020-05
“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转过头我在你身旁微笑,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 ,你的背后有我让你依靠。”一首原创歌曲《岂曰无衣》近期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师生间传唱,这是该校为缓解疫情期间无法返校的师生心理压力而推出的一系列措施之一。 “防疫有我,爱卫同行”,4月是第32个爱国卫生月,心理卫生健康是题中应有之意。连日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师生的心理变化,进行了抚慰疏导和心理调适,引导广大师生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的不良情绪,确保学校师生心理健康,共同提高心理免疫力。 心理辅导网络教学不掉线 近日,《战“疫”云报告》首场直播特邀该校心理素质拓展与咨询中心专职教师、心理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红副教授讲授《疫情下我们的“双核”应对》。报告会共有14000余名师生参与,在为学校师生进行网络辅导的同时,增进了特殊时期师生的交流,受到了广泛的好评。 陈红说:“我们结合疫情中居家生活的自身体会和心理热线案例为大家制定了“双核”应对方案,即通过增强个人硬核技术(掌握防疫和心理健康知识、心理调适技术等)与拓展...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