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2018-09
2018年8月11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的“东风汽车杯”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在武汉理工大学圆满落幕。经过一系列激烈角逐,我校最终有六份作品脱颖而出,荣获国家三等奖,获奖层级及数量较上一年度有显著提升。学校同时荣获该项赛事的优秀组织奖,竞赛的组织、宣传动员工作以及作品质量得到了组委会的高度认可。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作为该项赛事校赛的承办单位,自竞赛启动以来高度重视赛事的组织、宣传动员工作。在竞赛初期,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起草并印发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八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初赛的通知》,详细且周密的活动方案为后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随后,在草堂校区南山食堂东侧举办了赛事外展,进行现场介绍、宣传、报名等工作。此外,在环境青年微信公众平台上,持续推送相关赛讯。经过多方努力,我校十个学院共计一百五十余名学生参与到此次比赛,共收到作品四十余份。2018年5月16日,经校赛答辩、专家评审,共选出25份...
10
2018-09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发布了《关于表彰第十一届陕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的通知》(陕教〔2018〕240号),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周恩毅、材料与矿资学院何廷树、理学院董社英3位教授荣获第十一届陕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学校获奖数量并列全省高校第二位。 开展陕西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是陕西省开展“名师引领计划”,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截止目前,我校共有1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5人获省级教学名师奖,这些荣誉的获得充分体现了我校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良好精神风貌,也是对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充分肯定。 学校希望获奖教师再接再厉,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继续取得新的成绩;同时,号召广大教师以“名师”为榜样,扎实工作,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努力推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1
2018-08
近期,国家科学技术部、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分别公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结果,我校获准项目数量较上年均有较大提升。 我校作为项目牵头单位、建筑学院杨柳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绿色建筑及建筑工业化”重点专项项目1项,项目名称为“建筑节能设计基础参数研究”,获批经费993万元;我校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王怡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作为项目牵头单位获准专项项目1项,获批经费1987万元。此外,我校教师承担该类项目课题和子课题多项。 截止目前,我校共获准国家基金70项。其中,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6项,较上年增长83%,具体为: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5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7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2项,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建筑学院杨柳教授申报的“中国建筑气候分区理论、方法与区划”项目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各学院的获准数量分别为:土木工程学院16项、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15项、建筑学院8项、管理学...
13
2018-08
2018年8月6日-9日,由我校刘艳峰教授团队与英国卡迪夫大学Hu Du研究员联合申报的“中英零碳城镇可再生能源系统研讨会”(2018 China-UK Workshop on Renewable Energy Systems in Zero Carbon Villages)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顺利召开,会议由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英国文化协会联合资助。 会议针对零碳城镇和区域能源供应技术、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采暖空调技术、室内环境与控制技术进行了专题研讨,并就青年研究人员职业发展、联合研究项目申报、学术论文撰写等进行了深入交流,旨在提高零碳城镇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水平,解决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能源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 来自牛津大学、卡迪夫大学、帝国理工学院、香港大学、香港理工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以及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等36个国内外研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和知名青年学者参加本次会议。我校刘加平院士、卡迪夫大学Phil Jones教授、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王清勤副院长、利兹大学Kang Li教授等12位国际著名学者做主旨报告。 会议期间,与会代...
16
2018-07
7月13日上午,我校首届青年教师论坛在工科楼三楼会议厅举行,副校长王树声出席论坛并致辞,相关职能处室领导、首批优秀青年学者及百余名师生参加了论坛。论坛由首届青年教师论坛工作委员会主席金鹏康主持。 王树声在致辞中,对首届青年教师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的祝贺,对首届青年教师论坛工作委员会的筹备工作表示了赞许。他希望优秀青年学者树立崇高学术理想,脚踏实地,潜心研究,起到示范带头作用,要求首届青年教师工作委员会精心谋划工作,把青年教师论坛打造成品牌,以本次论坛为起点,引领好学校学术氛围。 黄炜、陈景衡、田黎敏、范征宇、文刚、魏剑、李玲、赵亮、胡海华、韦娜等10位青年学者以学者风采、创新成果展示、规划目标及合作需求等展开汇报,学术氛围浓郁,精彩纷呈。 下午,首届青年教师论坛举行会议讨论,四十余名青年学者就论坛下一步工作、学科交叉、科学研究、奖项申报等议题展开讨论。
01
2018-07
6月23日,第一届西北水环境青年学者论坛在西安理工大学召开。我校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王晓昌教授(国合环境研究院院长,陕西省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师德标兵、中国侨界(创新人才)贡献奖获得者,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作为特邀嘉宾受邀出席论坛。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文刚教授作为论坛组委会成员全程参与会议筹备与组织工作,同时在开幕式上介绍了论坛主旨,主持了青年学者报告等分论坛。 论坛全体参加嘉宾合影 论坛组委会全体成员合影 论坛由人工湿地研究领域国际主导型研究者、爱尔兰都柏林大学终身教授、西安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赵亚乾教授发起,旨在促进全国水环境青年学者开展学术交流,为西北青年学者提供广阔合作平台,推进西北水环境保护相关领域研究快速发展。本次论坛吸引了200余位来自全国高校及科研院所的青年教师、研究人员参加。我校文刚教授作为组委会成员,促进了我校水处理与资源化领域与西北地区各高校之间的合作。 论坛发起人赵亚乾教授 王晓昌教授受邀做《近代城市水系统及技术的回顾与反思》的主...
29
2018-06
近日,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完成公示。由我校赵立莹副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申报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问责改进路径研究》项目获准资助,资助额度20万元。这是我校首次获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属于国家社科基金的教育学单列学科,旨在搭建教育科学研究的平台,引领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方向,凝聚科研力量,体现国家和社会的需求。本年度共296项入围公示名单,其中陕西省属高校入围了4项。 本次获准项目《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问责改进路径研究》是我校教育学和管理学研究团队联合申报,基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性反思和原评估环节缺失的问题,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有效性评估模型,为强化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问责和改进功能,以及研究教育质量保障提升本身的问责改进提出建议。此次课题的成功立项与实施,将为持续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发挥重要作用。
20
2018-06
日前,陕西省科技厅公布了2018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结果,我校该类项目的申报数量、获准数量和获批资助经费总额均实现新的突破。据统计,共申报该类项目319项,获准99项,获批资助经费总额达1333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6.42%、41.43%和29.67%。其中,获准重点研发计划的重大重点项目14项、科技创新团队1项、青年科技新星项目3项、科技成果转移与推广2项、其他科技计划19项;获准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重点项目5项、面上项目36项、青年项目17项。 我省“十三五”科技计划项目体系中,重点研发计划是重大重点科技计划项目,着眼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针对当前工业、农业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科技问题,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引进技术的创新、高新技术的应用及产业化,解决社会公益性重大技术问题。2018年,我校重点研发计划的重大重点项目申报数、获准数和获批经费总额较上年均有大幅增长。重大重点项目获准14项,是上年的2.8倍,其中重大项目获准5项,是上年的2.5倍。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学校、学院和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2...
12
2018-06
6月11日,“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研修班在京开班,141位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参加研修。我校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王怡教授受聘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参加研修并领取“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聘书。至此我校共有2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近年来,我校按照“积极引进优秀人才、努力用好现有人才,大力培养后备人才,精准服务各类人才”的思路,科学构建“人才强校”战略工作体系。在拔尖人才培养方面,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快速成长和脱颖而出的选拔培养机制,设立高层次人才津贴,持续加大高端人才支持力度,校内培养拔尖人才取得不断突破。 王怡,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第十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入选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受聘2017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长期从事工业建筑环境与节能的理论及应用研究,是我国该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 王怡教授围绕解决我国工业建筑高污染高能耗...
04
2018-06
2018年5月25日-27日,由我校土木工程学院、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七届国际土木工程结构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学术论坛(The 7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nov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of Structures in Civil Engineering,ISISS-2018)”在西安天域凯莱大酒店隆重举行。 开幕式由白国良教授主持,校党委马川鑫副书记、主办方代表东南大学吴智深教授出席了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出席会议并做精彩演讲的特邀专家有日本名城大学葛汉彬教授、同济大学李杰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洪汉平教授、日本神奈川大学赵衍刚教授、日本山口大学李柱国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滕军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吴建营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牛荻涛教授,以及国内青年学者特邀专家广州大学谭平教授、中南大学卢朝辉教授、厦门大学雷鹰教授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杨勇教授。 ISISS-2018开幕式现场 主办方代表吴智深教授开幕式致辞 吴智深教授首先对出席会议的120余名参会人员表示感谢,介绍了ISISS会议发起目的及举办历程。该国际会议目前已在南京、上海、广州、厦门、哈尔滨...
04
2018-06
中国建筑学会十三届三次理事会会议于5月19日在福建省泉州市举行。在本次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刘加平教授增补当选为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同时继续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理事长。 刘加平,中共党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领域的知名专家,现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院长,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陕西大荔人,1956年11月出生,1974-1978年51254部队战士,1982年7月西北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后分配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至今。先后于1986年获建筑技术科学工学硕士,1998年获重庆大学建筑技术科学工学博士。1992年晋升副教授,1996年破格晋升教授,1999年原冶金部批准博导资格, 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院士,2018年当选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常委。 刘加平院士长期从事建筑物理的理论与应用的科学研究,专攻建筑热工与节能的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潜心于地域民居建筑绿色演变和发展模式的理论探索和工程实践,是我国绿色建筑领域杰...
21
2018-05
2018年5月17日晚,程泰宁院士受邀来我校建筑学院作了题为“文化自觉引领建筑创新——传承·对话·创新”的学术报告,校党委书记苏三庆教授、副校长王树声教授及建筑学院领导、教师和学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建筑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委员李志民教授主持。 程院士首先对近年来我国建筑在文化上的现象进行了阐述,进而指出文化的“自信”首先应该建立在文化的“自觉”上面,唯其如此,才能准确认识自身文化的价值,才能在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交流中明晰自己的位置,做到不卑不亢。 程院士在报告中 程先生认为中国建筑师要探索出一条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道路,立足此时,立足此地,立足自已,要注重传统与现代结合,不盲目照搬西方设计理念也不迷恋过去,最重要的是形成自身的特点。 程院士谈到,“意境”是建筑创作的情感表达,是一种东方的审美特征与美学观念。在东西方的审美偏好中,西方多以创意、新奇获得视觉上的冲击,中国的审美则以意境的深远绵延取胜。继而,他认为“语言”是建筑创意的载体与手段,应该不断地转换创新,以期更好的完成“传神达意”的...
19
2018-05
5月17日晚上,我校首届研究生文献综述大赛颁奖仪式暨优秀作品分享会在环工楼716顺利举行。研究生院副院长于军琪,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蒋正,环境学院院长任勇翔,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申健出席会议。各学院研究生辅导员、研究生会成员、获奖学生及指导老师代表、研究生代表参加此次活动,会议由环境学院辅导员周猛主持。 大会开始,由环境学院学工办主任叶磊从前期报名情况、作品所在学科分布、评审过程、奖项设置等方面对本次大赛的组织开展情况作了全面介绍。 介绍大赛组织开展情况 随后,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蒋正宣读了大赛的优秀组织单位及获奖作品名单,与会的嘉宾和领导老师为获奖集体和个人颁奖并合影留念。接着,环境学院杨媛同学和材料学院司艺鸣同学分别作为本次获奖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代表发言,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参赛的过程和获奖的体会。 参会嘉宾为优秀组织单位和获奖选手颁奖 随后,研究生院副院长于军琪对本次大赛做总结讲话。他首先对获奖选手表示祝贺,同时对大赛承办方环境学院的精心组织表达感谢。于院长说,研究生文献综述大赛是校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