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8-02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人类社会面临的两大难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太阳能和生物质能作为资源量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其高效开发和利用对于能源的可再生利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非凡。近年来,随着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研究热情的急剧增加,使得太阳能电池集成器件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集成电池组包含硅太阳能电池板和固态锂电池两个独立的部分,导致体积较大和笨重。一个能够整合捕能和储能于一体的集成器件电池组不但可以减小其体积,还可以提高能量转化率,是电动系统开发的一个重要方向。新一代太阳能电池集成系统能够将捕能器件(如硅太阳电池、薄膜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等)和储能器件(如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等)集成在同一个系统中,实现能源捕获、转化和储存,这对于自供给系统和便携式/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精巧使用意义重大。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钙钛矿型太阳能电池由于具有良好的光伏性能和低温的可加工性,使其在器件集成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日,由我校...
12
2018-01
为进一步营造良好科技创新氛围,加强交流与沟通,开拓视野,提升学院科技工作水平,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精心组织和周密安排,学院于2018年1月10日下午在土木楼516报告厅隆重召开了土木工程学院2017年度科技工作暨学术报告会。校长刘晓君教授,副校长郝际平教授、牛荻涛教授,科技处处长武乾教授、副处长瞿伟等代表学校出席了本次会议。学院全体教职工及部分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会议分为两个阶段:科技工作总结,由学院党委书记刘晓武同志主持;科研团队学术报告,分别由副院长朱丽华教授、钟炜辉副教授主持。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学院2017年科技工作,客观分析学院近年科技数据,科学谋划学院科技改革创新,全面听取科研团队报告。 校长刘晓君教授代表学校致辞,首先对学院科技工作暨学术报告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学院2017年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分析了学校和学院在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鼓励学院在学校科技工作中勇担职责,起到率先、引领、示范作用,希望学院继续开拓创新,砥砺...
10
2018-01
为持续推进团队建设,营造浓厚学术氛围,不断提高学术科研水平,在刘加平院士的倡导下,建筑学院于2018年1月6日在工科楼一楼报告厅举办“第二届科研团队学术报告会”,副院长段德罡教授主持开幕式。 学术报告会现场 建筑学院段德罡副院长主持开幕式 此次会议以面向学科前沿、激励创新意识、促进团队交叉融合为宗旨,各学术科研团队负责人汇报近一年来团队建设情况,交流分享学术思想、科研成果、团队工作等,为教师搭建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开放、自由、互动的学术氛围,以此激励全院教师不断提升思想水平,努力工作,潜心研究,创造出更多更高水平的学术科研成果,用实际行动为“双一流”建设贡献力量。 学术报告会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校长刘晓君教授、副校长王树声教授、科技处处长武乾等出席开幕式。校长刘晓君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首先对建筑学院在2017年新一轮学科评估中所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对建筑学院科研团队学术报告会工作予以充分肯定,认为这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我校其他学院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对...
04
2018-01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水平,有效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激励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和教学管理工作者的积极性,陕西省教育厅开展了“关于评选表彰2017年陕西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活动。 日前,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评选结果,我校教务处荣获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教务处赵会朋、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朱陆莉老师荣获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个人。 本次评选活动共评出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先进集体40个,先进个人103名。我校将再接再厉,认真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服务水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02
2018-01
12月29日上午,著名建筑教育家刘鸿典生平及建筑艺术作品展在校史馆开幕。展览由学校党委宣传部、校董校友会与辽宁省沈阳市刘鸿典建筑博物馆等单位联合举办,以刘鸿典生前的各类手稿、讲稿、书画、设计图纸、生活用品等作为主要陈列内容,展出自民国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手稿、画作、藏书130件(套),全面反映了刘鸿典的学术生平和学术成就。陈列文物中,民国时期中国营造学社的书籍、著名建筑设计图纸原稿和我国第一代建筑学界的宗师陈植、童?、杨廷宝等人与刘鸿典来往的手稿、书画等最为引人注目。 同时,配合陈列文物还展示有刘鸿典生平、学术经历和学术成就的内容,并辅以相关历史照片,让广大观众能够结合陈列的大师作品对中国老一辈建筑学人的精神风貌和学术态度有更加清晰、直观的认识。 刘鸿典是我国著名的建筑教育家、建筑设计大师,是中国第二代建筑师的主要代表人物,早在1929年即师从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童?等先生,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系首任系主任,是我校建筑学专业的主要创办者和开拓者。历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辽宁省人大代...
15
2017-12
12月13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的第十九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我校副校长黄廷林教授团队发明专利“多功能扬水曝气器”(ZL200310117900.6)荣获第十九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这也是我校继去年王晓昌教授团队专利“气浮水处理分离装置(ZL200410073500.4)”后再次获此奖项。 黄廷林教授研究团队首次研究开发出的多功能扬水曝气技术,建立了理论分析计算模型,实现了扬水曝气器性能、结构设计的定量分析与计算,使该技术既提高了水体的混合效能,又增加了底层水体的直接充氧功能,具备有效抑制水库底层内源污染物释放、控制表层藻类繁殖和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多重功能。研发团队于2003年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多功能扬水曝气器”,是最早完成的水源水库水质改善的核心专利技术,随后10余年间结合技术应用过程中新的需求,在该专利基础上,从功能拓展、结构优化、效率提高、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了持续的技术改进,形成了以扬水曝气技术为核心的13项系列专利技术和装备,性能与效果优于国外同类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该项专...
14
2017-12
日前,省科技厅公布了获得2018年度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员名单,我校土木工程学院黄炜教授和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文刚副教授获准基金。本次首届省杰出青年基金评选,共有243人报名,通过专家函评和会议答辩两轮评审,最终确定资助30人。我校获准数量仅次于西北大学,位居省属高校第二。 背景: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培养造就一批国家层次的,具有重大原始创新能力的中青年人才,陕西省于2018年首次设立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该基金主要资助在我省从事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并在理论或技术上已取得突出成绩的中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的创新研究,受资助者快速成长为学科领军人才并进入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行列。
06
2017-12
为配合我校首届“研究生文献综述大赛”的顺利开展,有效地帮助研究生更好掌握对学术文献的检索、搜集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培养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提高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12月4日晚,研究生院、研究生工作部联合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特邀我校青年教师张琼华在工科楼一楼报告厅为广大研究生做了题为“如何撰写综述文献”的专题指导讲座,我校400余名研究生到场聆听了讲座,现场气氛异常热烈。 张琼华老师分享综述文献写作经验 讲座伊始,张老师便开门点题的指出,综述文献是“文献的文献”,是高度浓缩的学术论文,是对某一科学研究领域的现状、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高度的凝练总结。通过对文献综述深入地阅读与分析,可以帮助大家快速掌握该研究领域的体系与发展脉络,挖掘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可能的学术突破点,为大家深入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张老师认为写好综述文献要掌握几个关键要领:即系统、高效地检索,做好文献的分类整理,养成随时查阅文献记录的习惯,并将他人的文献总结转化为自己掌握的知识而加以储存和消化。报告中,张老师结合...
05
2017-12
12月4日下午14:30,我校2017年博士生学术论坛系列学术报告在雁塔校区工科楼一楼报告厅举行。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信控学院、机电学院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韩九强教授为广大研究生作了题为《工业5.0与人工智能》的专题学术报告。我校部分研究生及青年导师近350人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研究生院副院长于军琪教授主持。 报告会开始,韩教授首先以“什么是工业5.0?”这个问题为开场,用启发和互动交流的方式唤起在场师生对“工业5.0”这一全新概念的认识与思考。随后,韩教授以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为主线,通过对工业1.0到4.0变革发展的内在规律研究,采用一种“类人”比较的分析方法,将工业革命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需求相联系,在总结工业1.0到4.0发展的基础上,得出了工业5.0新时代即将到来,并指出了其新特征和主要技术变革等。报告过程中,韩教授着重论述了工业5.0的关键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并通过他本人和领导的科研团队所进行的研究项目:汽车齿轮缺陷多目视觉检测、航天磁环缺陷视觉检测、视觉智能机器人、飞机空中加...
27
2017-11
11月25日,“蒋明学教授从教42年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工科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中国金属学会耐火材料分委员会领导、北京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辽宁科技大学以及中钢集团洛阳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宝武集团中央研究院、首钢技术研究院等国内耐火材料行业著名专家学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材料与矿资学院领导、蒋明学教授的学生以及功能材料专业的师生一百余人出席,学术研讨会由功能材料研究所所长尹洪峰教授主持。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上,材料与矿资学院院长肖国庆教授对蒋明学教授在职工作期间对于学院人才培养、专业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对于蒋明学教授在学院设立“励志奖学金”表示衷心感谢。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秘书长徐殿利致辞中对蒋明学教授从教42年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对蒋明学教授为我国耐火材料行业发展做出的贡献表示感谢。 材料与矿资学院院长肖国庆教授致辞 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徐殿利秘书长致辞 蒋明学教授在致辞中向出席研讨会的同行、领导与校友、同事...
27
2017-11
11月1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雁塔学者论坛”环境学院分会场系列活动成功举办。此次活动邀请到了浙江大学与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王茹、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水质研究中心博士Xi-Zhi.Niu、挪威科技大学博士后刘鹏、丹麦奥尔堡大学助理教授张晨、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李璐、清华大学博士刘意立、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贺张伟、北京工业大学博士杨涛、天津大学博士王永真等9名来自海内外高校环境研究领域的优秀青年学者参加。 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劲松,院长任勇翔,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申健,副院长卢金锁及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专家王少斌教授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本次活动。本次活动分为学术报告会和试讲两个单元进行。 任勇翔院长致欢迎辞 在上午进行的学术报告会中,参会青年学者结合个人研究领域的主要内容分别进行了主题发言,同时就相关学术问题与学院广大教师和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暖通分会场现场照片 环境分会场现场照片 论坛当日下午,学院组织对有来校工作意向的5名青年学者进行了试讲,学院领导及各教研室主任、相关学科教师和学生...
15
2017-11
11月14日上午9点,我校2017年博士生学术论坛系列学术报告在雁塔校区工科楼一楼报告厅举行。本场报告会学校邀请到95级土木学院校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中央组织部青年拔尖人才、国家973计划青年首席科学家、同济大学博士生导师冯世进教授为广大研究生作了题为《漫谈环境岩土工程研究》的专题报告。我校部分研究生及导师近300人聆听了报告,报告会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蒋正主持。 报告开始前,冯教授用“亲切、温暖、甜蜜、感恩、期待”这五个词表达了自己回到母校的心情,感慨在母校的求学时光,对于回到母校进行学术交流,内心充满了激动和喜悦。结合自身求学及工作经历中的思考,冯教授以“到建大来做什么?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这样的问题方式引导在场师生,希望大家明白自己的求学目的、寻求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同时,他希望建大的研究生要拥有“国之栋梁、能堪大任、舍我其谁”这样的情怀,要甘愿为科研与学术付出时间和精力,懂得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发现和解决问题。 报告交流主要围绕“成...
13
2017-11
11月11日上午,日本金泽大学研究生院环境科学学院环境规划系主任沈振江教授受聘我校兼职教授仪式在教学东楼二楼会议室举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校长刘晓君教授,副校长王树声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院院长刘加平教授,学校组织部部长、人事处处长王建斌,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熊仲明,科技处副处长瞿伟和建筑学院主要领导参加了聘任仪式。聘任仪式由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雷振东教授主持。 校长刘晓君教授出席聘任仪式并讲话 刘晓君教授为沈振江教授颁发了聘书并对他加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介绍了学校的基本情况。她表示,聘任兼职教授是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加快学校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建设、扩大社会影响、推进开放办学具有重要意义。此次沈振江教授受聘我校,必将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科建设水平,推动双方交流合作,提升我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希望建筑学院要为沈振江教授在校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和保障,更好地促进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日本金泽大学沈振江教授讲话 沈振江教授对学校的信任表示感谢。他表示,西安市与日本金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