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19-01
建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张雨明)2019年1月15日中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共同主办的“凝聚共识,优化布局,凝练特色,内涵发展”--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类学科建设与发展论坛圆满结束。本次论坛共为期2天,分为“院士报告会”和“信息类学科建设与发展专题研讨会”两部分。本次论坛有幸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柴天佑教授于1月14日晚在工科楼一楼报告厅作题为《工业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的报告,与参会人员分享当代人工智能前沿领域的发展趋势,各学院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研究生、本科生总计300余人聆听院士报告,全场座无虚席,气氛热烈。 柴院士通过分析人工智能技术的涵义、数据驱动的人工智能与模型驱动的自动化发展历程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的相互关系,提出了工业人工智能的涵义。回顾自动化科学与技术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柴院士提出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工业人工智能的需求。通过分析以原材料和能源工业为代表的流程工业和以机械制造为代表的离散工业的不同特点和发展目标,阐述了以...
16
2019-01
建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吴刚 郭正) 1月10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蕴智赋能,砺才弘新”博士生论坛正式开幕。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蒋正,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段锋,副院长魏剑、宋学锋,以及各研究所教授代表出席本次开幕式,西北工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及我校研究生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次论坛。 本次论坛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蒋正致开幕辞。蒋正提出,研究生必须坚守学术精神,树立学术理想,开拓学术视野,勇于创新,并指出学术风气、学术氛围对于研究生学业生活的重要性。随后,材料学院副院长魏剑、宋学锋为“优秀论文”、“优秀交流个人”获得者颁发荣誉证书。西北工业大学材料学院吴恒亮作为研究生代表发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段锋作总结讲话。段峰提出,学生参加学术报告、国际会议等对于良好的学术氛围营造发挥着重要作用,要进一步通过举办名家讲坛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 粉体工程研究所侯新凯教授围绕“水泥熟料中硅酸盐矿物的溶解反应机理”方面作报...
07
2019-01
建大新闻网讯(通讯员孟欣) 2019年1月4日,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18年年会暨“改革开放40年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长安大学本部学术交流中心报告厅举行。经组委会专家评审,我校6篇论文获奖,其中何磊磊等的《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高校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的演变》、张柯等的《新时代高校辅导员工作话语的多维探讨》获一等奖,衡阳等的《论改革开放四十年大学体育精神的育德功能》、侯秋月的《主体性的全面唤醒: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文化现代化的路向阐释》获二等奖,文涛等的《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演变——基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个维度》、王萍的《党领导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互动》获优秀奖。 此次会议由省委教育工委主办、陕西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承办、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协办,旨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总结改革开放4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会议邀请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理事、拟成立的陕西高校...
03
2019-01
建大新闻网讯(通讯员李晶)为营造学院良好的科研学术氛围,激发广大教师的科研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数量和项目申请质量,12月29日下午,我院邀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管理案例获得者、中组部“万人计划”首批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青年英才,西安交通大学技术创新与创业重点研究基地常务副主任、陕西省软科学研究会秘书长,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旭来我院做了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撰写体会》学术报告。学院约百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报告由管理学院副院长兰峰教授主持。 讲座现场 江旭教授首先介绍了自己的研究经历,结合以往的研究经历,畅谈了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的区别及评审标准。江旭提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要把握三个要素,即创新性的思想、研究实力和写作技巧。并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选题、摘要、立论依据、研究方案和研究基础等的撰写方法方面做了详细讲解。结合基本技巧和存在问题两方面进行阐述。例如,江...
29
2018-12
为进一步加强研究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提升学术论文录用比率,帮助研究生树立学术规范理念,增强学术创新意识。12月27日下午,我校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特邀请《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杂志社社长石应江在雁塔校区工科楼一楼报告厅为广大研究生作了题为“写篇好论文,投个好期刊”的专题讲座,讲座由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蒋正主持。 讲座现场 石应江在报告中介绍了《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的办刊历史及获得的荣誉成果,展示了本刊编辑部近八年内初审、复审和终审退稿率的统计结果,让在场的同学对该期刊有了非常详细的认识。同时,以国际顶尖期刊《Science》和《Nature》为例,石应江以审稿人的角度介绍了国外期刊投稿各个流程及投稿注意事项。 接下来石应江以期刊编辑部的视角,从选稿原则、初审要点、退稿改投、同行评议和稿件质量分级等方面详细讲解了一篇文章投出后所要经历的环节及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与编辑部高效沟通的技巧。同时,建议同学们在整理文章时应有一个观念的转变,即以作者为核心的角度转换为以读者为核心,这样有...
28
2018-12
近日,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颁奖大会在北京举行,我校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金鹏康教授团队发明专利“一种多级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 ZL 2014 1 0616487.6)荣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这也是我校连续三年获此奖项。 在水处理领域,气浮法是去除水体中轻质污染物的常用固液分离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污水和工业污废水处理领域。目前,气浮法中溶气气浮法的应用最为广泛,然而溶气气浮法长期面临着溶气效率低、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果有限、能耗高、占地面积大等瓶颈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金鹏康教授课题组以2004 年申请并授权的“气浮水分离装置(ZL200410073500.4)”为基础,经过近10 年的持续研究,于2014 年申报了发明专利“一种多级臭氧气浮一体化装置(ZL 201410616487.6)”,该发明专利有效提高了气浮的溶气效率,提升了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大幅降低了处理能耗和占地面积,具有更切实有效的工业应用价值,真正实现了产业化。 该专利技术可实施性强,处理装备易于制造,先后在国家水污染控制与治理...
28
2018-12
近日,教育部下发《关于批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的决定》(教师[2018]21号),公布了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我校刘加平院士主持完成的“面向西部的绿色建筑多层次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与实践”和校长刘晓君主持完成的“西部地方高校应用型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两项成果获得二等奖。此次我校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55位,陕西省省属高校第2位。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与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并称我国四大国家级奖励,自1989年设立以来每4年评选一次,代表了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最高水平,是彰显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核心指标。2018年教育部共表彰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高等教育类项目452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50项、二等奖400项。
25
2018-12
2018年12月19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主持人,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姜全保应邀来我院做了题为《关于论文写作和基金申请的一点看法》学术报告。这是体育学院为加强科研团队建设,提高教师项目、论文写作水平开展的系列讲座活动,体育学院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报告由体育学院副院长张黎主持。 姜全保教授从论文写作和基金申请两大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他首先谈到要写好英文论文,就要多阅读本领域及相关领域期刊,了解论文写作方法,听取别人的意见建议并对已成稿论文进行润色以符合英文写作习惯,并推荐了体育类相关英文期刊供参考;其次,姜教授建议,应建立学术研究规划,注重在一个点上的长期积累,以集中精力,使研究走得长远。随后,他以一个申报成功的国基金本子为例,分五个方面就国基金的申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姜教授还和部分教师进行互动,整个报告使老师们在论文选题、写作和基金申报方面有了新的体会和收获。 报告最后,体育学院院长由文华教授进行了总结。她非常感谢姜教授就此次报告所...
21
2018-12
为贯彻落实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精神,研究讨论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工程图学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的工作计划和安排。 2018年11月30日, 由清华大学承办的2018-2022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全体委员会议在北京召开。工科基础课程教指委主任袁驷教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等出席了会议。 我校理学院成彬教授作为工程图学课程分教指委委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副校长尤政院士代表清华大学向全体委员和嘉宾表示欢迎。高等教育司理工处处长吴爱华发表了题为“充分发挥工科基础课教指委作用,助力工程教育改革创新”的主旨讲话。 2018年12月1日,工程图学课程分教指委第一次扩大会议举行,会议由分教指委主任陆国栋主持。会议传达了教育部关于2018-2022年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精神,学习了《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及理工类教指委工作要求。陆主任结合当前新工科建设、加强本科教育等新形势,对新一届委员提出了工作...
20
2018-12
12月18日下午,芬兰奥卢大学矿业学院研究中心主任、采矿工程和矿物加工系主任、我校采矿专业78级校友张宗贤受聘我校兼职教授仪式在工科楼三楼会议室举行。副校长牛荻涛教授出席聘任仪式,人事处、科技处、国际处、校董校友会、学科办和资源工程学院部分师生参加了仪式,仪式由人事处处长王为民主持。 聘任仪式 聘任仪式上,资源工程学院行政临时负责人卢才武介绍了张宗贤教授的履历,副校长牛荻涛为张宗贤教授颁发了聘书并对他能够支持我校资源工程学院的发展表示欢迎和感谢。牛校长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学科特色等情况。他表示,聘任兼职教授是学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加快学校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扩大社会影响,推进开放办学具有重要意义。此次张宗贤教授受聘我校,必将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科建设水平和国际化办学水平。他希望张宗贤教授能利用个人丰富的文化教育经验以及广泛的海外资源优势,立足学校“创一流、建百强”目标,激发学科建设活力,助力我校资源工程学院发展。人事处处长王为民表示,将为张宗贤教授在校工作提供良好的条件和...
19
2018-12
近日,中共陕西省委组织部、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及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发布了第十二届陕西青年科技奖的表彰决定,本届共遴选出陕西青年科技奖70项,其中10名同志同时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标兵”称号。此次,我校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王登甲教授荣获第十二届“陕西青年科技奖”,并获得“陕西省青年科技标兵”荣誉称号。 王登甲,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领域研究,在太阳能供暖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一系列创新成果。先后出版《太阳能采暖设计原理与技术》、《太阳能利用与建筑节能》等著作3部,编写《多能源耦合供热系统》、《西藏自治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准》等行业和地方标准4部。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作单位课题2项,主持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国博士后一等资助项目等省部级项目8项;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国家级课题6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检索2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4项。以第一完成人获准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
18
2018-12
12月12日,有“中国设计行业的诺贝尔奖”之称的第十四届光华龙腾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校建筑学院院长、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加平院士,荣获第十四届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 光华龙腾奖--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 刘加平院士发表获奖感言 光华龙腾设计创新奖简称“光华龙腾奖” 由光华设计基金会组织发起,于2005年设立,2011年由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正式批准,是唯一一个评选设计人才的国家级奖项。“中国设计贡献奖”作为“光华龙腾设计创新奖”最重要的奖项,旨在表彰为中国设计产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权威专家和行业引领者。 中国设计贡献奖金质奖章获得者 “根植西部建筑,营造绿色家园”,正如颁奖词所说,刘加平院士20多年来植根西部,为切实改善西部人居环境质量的任务,解决重大工程、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的设计、建造与安全运行的重大科学问题与关键技术,持续开展了绿色建筑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在新地域建筑模式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创新,获得系列成果,并推广应用于工程实践。主持...
18
2018-12
12月16日下午,“中天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第十四届结构设计竞赛在土木工程学院516报告厅落下帷幕。竞赛冠名单位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赵和健、设计院院长徐慧农、人力资源部经理宫禄尧,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主任何廷树、教务处处长肖国庆、校团委书记申健、学生处副处长范鹏飞,土木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成中、副院长钟炜辉出席了闭幕式,闭幕式由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宋阳主持。 会场掠影 本届结构设计竞赛分设趣味组和专业组两项赛事,分别以“静荷载大跨度桥梁结构模型”和“输电塔模型设计与制作”为题,从宣传筹备到决赛角逐共历时三个多月,吸引了来自我校雁塔、草堂、幸福三个校区,涵盖各专业年级的1200余组、4000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参加。本届竞赛还邀请到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科技大学等兄弟院校学生参与。 趣味组比赛现场 专业组比赛现场 闭幕式上,赛事评委门进杰教授代表竞赛专家委员会进行赛事点评。门进杰教授从参赛模型的结构选型、概念设计、构件制作、细部处理等方面出发,全面...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