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2022-12
建大新闻网讯 近期,陕西省新材料及结构防灾减灾科研团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刘虎博士在光催化杀菌和甲醇氧化电催化方向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在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化学工程,IF=16.744,中科院Top一区)和《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先进功能材料,IF=19.924,中科院Top一区)上发表2篇重要成果,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慢性伤口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公众健康问题,细菌感染是导致慢性伤口的主要因素之一。抗生素作为一种有效的、可工业化的抗菌剂,在防止细菌的渗透和微生物的生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抗生素受到耐药性、难以降解等缺点,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免金属光催化剂抗菌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常用无金属光催化剂如g-C3N4存在光生电子-空穴对易复合、可见光吸收弱等固有问题。因此,单-有机组分光催化剂在光催化抗菌方面仍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该成果以题为“Single-organic component C3.6N4Achieves Superior Photoactivity Antibacterial” (单一有机组分...
20
2022-12
建大新闻网讯 12月1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术讲座”第八讲通过线上形式举办,本期邀请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终身教授韩骥主讲,讲座由邀请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达良俊教授主持。 韩骥教授以“城市代谢研究在生态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为主题,从快速城市化引发的资源与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其对区域资源与能源安全、全球气候变化、人类福祉带来的巨大影响谈起,系统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内涵目标、规划建设原则以及城市生态系统物质能量代谢的创新性研究方法和精细空间演变规律,并探讨了其在生态城市资源与空间规划以及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韩骥教授提出,生态城市不仅是一个城市自身的可是续发展问题,更应从区域协同绿色发展的角度去规划与建设。 本期讲座共有来自校内外2400余人次的关注,报告会后积极与韩骥教授交流探讨。 主讲人简介: 韩骥,日本立命馆亚洲太平洋大学,终身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土木工学博士,先后在东京大学、名古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任教,曾任全球城市生态与...
14
2022-12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力学技术研究院孙博华院士研究团队在仿生结构力学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分别以“Numerical analysis of low-speed impact response of sandwich panels with bio-inspired diagonal-enhanced square honeycomb core(仿生对角增强方形蜂窝夹芯板低速冲击响应的数值分析)”为题发表在力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act Engineering (2022年影响因子:4.592,SCI一区,TOP期刊);以“Optimization of a lattice structure inspired by glass sponge(玻璃海绵启发的点阵结构优化)”为题发表在仿生与工程领域著名期刊Bioinspiration & Biomimetic (2022年影响因子:2.985,SCI二区);以“Study on Functional Mechanical Performance of Array Structures Inspired by Cuttlebone(受墨鱼骨启发的阵列结构力学性能分析)”为题发表在仿生与工程领域著名期刊Journal of the Mechanical Behavior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2022年影响因子:4.042,SCI二区);以“Bioinspiration: Pull-Out Mechanical Proper...
12
2022-12
建大新闻网讯 12月9日,西安建大“前沿交叉学术讲座”第七讲通过线上形式举办。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周伟奇研究员主讲,讲座由邀请人、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达良俊教授主持。 周伟奇以“城市景观格局演变的热岛效应与规划启示”为主题,从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入手,介绍了全球城市化与城市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以北京市为例,系统阐述了城市热岛效应形成机制、对生态环境与人体健康的影响、其与全球变暖的叠加效应以及如何通过景观布局、城市规划等手段减缓热岛效应等问题。周伟奇表示,未来多尺度多等级结构关联、多要素多过程耦合、多学科交叉融合才是能够让城市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万物宜居的美丽生境。 本期讲座共有来自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长安大学等校内外2100余人的关注,报告后与周伟奇积极交流探讨。 主讲人简介: 周伟奇,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站长,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07
2022-12
建大新闻网讯 北京时间2022年12月5日,“丝路国际建筑科技大学联盟”国际月“科技丝路”之“ Experimental Techniques for Measurement on Fatigue Crack Initiation Site Density-Strength Distribution and Grain boundary Resistance to Crack Growth(疲劳裂纹启裂源和晶界阻力的定量测量技术) ”学术讲座于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由国际交流合作处主办,陕西省有色金属增值冶金与加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承办。讲座特邀美国肯塔基大学翟同广教授担任主讲嘉宾,吸引了我校师生80余人参会交流,陕西省有色金属增值冶金与加工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张聪惠教授主持讲座。 翟同广教授首先介绍了工程应用中的疲劳损伤行为以及疲劳断裂过程,指出预防装备关键材料的疲劳断裂并进行早期疲劳损伤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会上,他讲解了定量测量疲劳裂纹扩展阻力的三维晶体学模型及其应用,基于疲劳裂纹源与应力水平相关性分析,并详细介绍了疲劳裂纹启裂源密度及其强度分布定量测量的实验方法。 会后,张聪惠教授进行了简要总结并对翟同广教授的精彩报告表示感谢。联合研...
07
2022-12
建大新闻网讯 北京时间12月4日,“丝路国际建筑科技联盟”国际月之Abstract thinking in Art Education学术讲座于线上举行。本次讲座由国际交流合作处主办,艺术学院承办。讲座特邀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Billy Lee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艺术学院院长蔺宝钢教授担任学术主持。 Billy Lee教授以“Abstract thinking in Art Education”为题,讲述艺术教育是一个有机的过程,必须在传统培训与当代思想和技术之间取得平衡。他对文艺复兴时期至纯粹抽象的视觉语言精炼时期艺术创作的历史和实践进行了总结,提出工业化、技术、材料和工艺对艺术、设计和建筑方面带来的影响,并选取有代表性的当代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景育民、蔺宝钢和孙龙本的作品进行了分析和阐述。 主讲人简介: Billy Lee教授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终身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英国皇家雕塑协会会员、国际雕塑委员会委员、麻省理工大学前卫视觉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丝绸之路艺术节国际美展委员会委员、美国极简主义抽象雕塑代表人物、美国肯尼迪学者(至今唯一获得该殊荣的艺...
05
2022-12
建大新闻网讯 12月2日,西安建大“前沿交叉学术讲座”第六讲——韧性城市主题讲座通过线上形式举办,讲座邀请我校土木工程学院1995级校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周颖教授主讲,讲座由交叉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瑞主持。 本期讲座以“地震工程:从抗震、减隔震到可恢复功能防震”为主题,周颖系统介绍了地震可恢复功能的基本概念,围绕地震可恢复功能结构,从设防目标、规范标准、结构体系、设计方法、性能指标以及工程应用等方面阐述了可恢复功能结构的特点及其与传统抗震结构的区别,并对可恢复功能结构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他向师生们介绍了韧性城市的概念,强调韧性城市为破解城市防灾减灾难题提供了新思路,其研究涉及土木、建筑、机械、电子、水利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属于土木建筑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 本期讲座受到来自校内外2600余人的关注,并在讲座后踊跃发言,周颖教授逐一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 据悉,为了提升城市抗风险能力,发展具有科学防灾、韧性恢复的未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以服务韧性城市为目标,我校成立了国际化研究机构—...
28
2022-11
西安建大科研团队参与的4项工程入选“新时代100大建筑”名单
28
2022-11
建大新闻网讯 11月25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术讲座”第五讲—文物保护科技主题讲座通过线上形式举办,邀请了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宋建忠研究员作主题报告,交叉创新研究院副院长庞鹏飞主持报告。 本期讲座以“水下考古与中国实践”为主题,宋建忠从水下考古是什么开始讲起,阐释了历史学、考古学、水下考古学的定义、产生背景以及水下考古事业的诞生和传播,强调水下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部分或全部淹没于江河湖海中的古代遗址、沉船、船货及近现代沉舰等。结合自身丰富的水下考古实践经验,梳理了中国水下考古诞生的标志性事件、发展历程以及科研成果。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水下考古在组织机构、考古基地、仪器设备、人才队伍、学科建设方面取得了众多进展,同时也走出国门,受邀协助各国机构开展考古工作。宋建忠通过4个典型案例详细介绍了中国考古的发展历程,并强调发掘出来的水下文物如何保存、如何修复,也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手段来进行研究。 讲座受到来自校内外270余名师生的关注,并在讲座后踊跃发言,宋建忠逐一解答了师生提出的...
28
2022-11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西安建大冶金工程学院王快社教授“高性能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领军教授团队”在高耐蚀智能自修复镁合金有机涂层的设计、开发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相关成果以“Bio-inspired self-healing MXene/polyurethane coating with superior active/passive anticorrosion performance for Mg alloy(镁合金表面仿生自修复MXene/聚氨酯涂层,具有优异的主/被动耐腐蚀性能)”为题发表在工程技术与化学工程领域国际顶级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学术影响力在143个工程,化工(Engineering, Chemical)期刊中排名第四(4/143),影响因子为16.744)上。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该论文完成第一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博士研究生李香君为论文第一作者,佟立波教授为通讯作者,王庆娟教授、王快社教授为共同作者。该研究工作受到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金属腐蚀失效引发的安全事故,造成了全球每年约2.5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传统有机涂层中存在着微孔、裂纹等缺陷,导致其难以实现长效防腐,无法在受损后自...
24
2022-11
建大新闻网讯 11月24日下午,学校特邀西安交通大学杜海峰教授做题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论证活页)撰写的几点体会”的专题讲座。本次讲座共有100余名教师在线参加。讲座由人文社科中心主任纪秉林主持。 杜海峰教授从如何写好论证活页的思考入手,对社科研究总体认识与方向确立的关系、课题类型选择的优劣、评审规则与学科的选择、研究总体要求的把握及撰写中主要问题的经验总结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介绍和详细说明。 与会人员就研究方法、撰写范式、重点难点问题等作了进一步的交流。 文字、图片:陈晓
21
2022-11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土木工程学院特殊土力学与工程防灾创新团队在环境工程领域权威期刊《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危险材料杂志,2022影响因子IF:14.224,学术影响力在146个环境科学(Environmental Science)期刊中排名第四(4/146))上在线发表题为“Immobilizing copper in loess soil using microbial-induced carbonate precipitation: Insights from test tube experiments and one-dimensional soil columns(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固化黄土中铜金属:来自试管实验和一维土柱的启示)”的研究论文。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博士研究生谢毅鑫,郑文杰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 近年来,由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广泛的冶金和农业活动,土壤和地下水中普遍存在超量的重金属,成为周围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而各类重金属中,铜对生物体具有显著的毒性作用,导致蛋白质结构的不可逆变化并影响组织和细胞的功能。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各种物理(换土法)和电化学(化学淋洗、电动修复)方法被...
18
2022-11
建大新闻网讯 11月17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前沿交叉学术讲座”第四讲以线上形式开讲,本期讲座邀请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军作为主讲人,讲座由干旱半干旱区生态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达良俊教授主持。 杨军教授以《中国健康城市的进展、挑战和前进道路》为题,从健康城市的概念开始讲起,以学科交叉视角系统分析了健康城市的理论基础、我国政府针对健康城市的规划政策、建设成就,以及中国健康城市下一步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拟采取的方案。杨教授提出,中国的健康城市未来需要与国家和全球层面的战略议程相结合,切实建成一个统一的跨部门框架,系统地改善城市居民健康,同时也更加需要城市规划、建筑学、公共卫生、生态学和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讲座受到来自校内外400余名师生的关注,并在讲座后踊跃发言,杨军教授逐一解答了师生提出的问题。 主讲人简介: 杨军,清华大学地球系统科学系长聘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生物多样性、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与人类健康福祉、生态遥感。现任中国生态学会城市生态专委会副主任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