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2022-11
建大新闻网讯 11月17日晚,“圭峰讲座”系列报告之“从电影看中国文化自信和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讲座在我校草堂校区学府城举行,本期讲座邀请到资深电影制片人、国际电影节专家何钦作为主讲人,讲座由学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书院常务副院长许志敏主持。 讲座起始,何钦从回顾我国皮影艺术作为电影的起源开始一步步深入论证中国文化对世界电影的贡献,以及自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电影产业由弱逐渐强盛的发展之路,以专业人士的视角分析了中国电影产业的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中国电影走出去的个人思考,对中国电影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与新的展望。整场报告以真实的案例及详实的数据为支撑,结合自身宝贵的从业经验,娓娓道来,生动充实,专业性与学术性兼具,在丰富同学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为大家日后学习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数据。在讲座的最后,何钦与同学们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就同学们提出的“动画电影创作”、“抗战题材作品走出去”,“电影评价体系”、“电影的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解答。何钦先认为当前中国电影产业处在最好的发展...
17
2022-11
建大新闻网讯 11月16日下午,学校特邀西南大学王志章教授作“学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做好国家课题申报选题”的国家社科基金专题报告。本次报告在行政楼负一楼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共有130余名教师参加。讲座由人文社科中心主任纪秉林主持。 王志章教授通过介绍国家社科基金的评审规则及具体做法,说明选题的重要性。重点围绕选题的原则、题目的凝练、选题的核心概念、学术价值的衡量、题目的表述以及选题的误区等六个方面进行了举例说明和深度讲解,并通过具体的范例对撰写论证活页做了全面讲解。 与会人员就拟选题目、学科的选择等作了进一步的交流。 文字、图片:陈晓
15
2022-11
建大新闻网讯 11月14日晚,“阿房宫遗址考古发现与研究”讲座在我校雁塔校区建筑学院报告厅举办,本期讲座邀请到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阿房宫遗址考古发掘的主要成员王自力作为主讲人,学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书院常务副院长许志敏,教务处副处长、书院副院长袁广亮,校团委副书记、书院副院长黄河出席,讲座由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崔凯主持。 主讲嘉宾从介绍阿房宫遗址的地理位置开始了本次的报告会,详尽地讲述了秦阿房宫遗址的情况与调查保护过程,特别讲解了考古过程中发掘的重要文物,展示了考古过程中的珍贵遗迹与建筑构件细节,并研讨了与阿房宫相关的学术问题,阐明了阿房宫考古与阿房宫研究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在场同学认真聆听,积极思考,报告结束后,同学们围绕报告内容踊跃提问,主讲嘉宾有问必答,现场氛围十分热烈,精彩纷呈。整场报告知识严谨细密,为同学们研习专业知识提供了极好的范例。 本次报告由党委宣传部、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建筑学院、西安市社科联合会主办,为本学期圭峰讲座系列报告之一,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的方...
15
2022-11
建大新闻网讯 11月9日下午,科技处(人文社科中心)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了国家社科基金交叉学科重点人员申报交流会。会议由人文社科中心主任纪秉林主持,来自建筑学院、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陕城院的40余位科研骨干参加会议。 人文社科中心陈晓围绕社科项目体系,重点对项目类型、特点、申报资格等做了详细介绍。建筑学院来嘉隆、靳亦冰、崔陇鹏三位老师分别结合自身学术成长经历,就如何凝练选题、不同学科的研究范式区别、交叉学科归属以及自科、社科的思维转换、后期资助项目特点等方面作了分享。与会教师围绕申报资格、项目类别、学科方向及交叉学科选题等做了进一步交流。 纪秉林在总结发言中鼓励交叉学科申请人员坚定信念,在原有的学术基础上寻求社科研究的切入点,发挥潜力和优势,用好学校学院学术资源,并表示学校将长期对广大教师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文字、图片:陈晓
14
2022-11
建大新闻网讯 11月10日晚,“两世传奇——唐贞顺皇后武惠妃的发现”讲座在我校草堂校区学府城举办,本期讲座邀请到陕西历史博物馆党政办公室副主任、共青团陕西历史博物馆委员会书记、国家文物进出境责任鉴定员呼啸作为主讲人,草堂校区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张振龙,学校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书院常务副院长许志敏出席,讲座由文化艺术教育中心副主任崔凯主持。 讲座伊始,主讲嘉宾首先回顾了这座盛唐时期皇家规格墓葬如何得以发现,公安人员、文物考古工作者从美国追索失窃国宝的过程。随后主讲嘉宾结合大量历史文献从政治视角分析了武惠妃人生经历,并详细展示分析了武惠妃墓中石椁与壁画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整个过程趣味与知识兼具,深深吸引了在场师生。报告结束之后,现场同学围绕报告内容积极提问,互动氛围十分热烈。大家纷纷表示,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养,把承载祖先智慧的文化遗产保护好,通过不断学习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研究好、讲述好、传承好。 本次报告由党委宣传部、文化艺术教育中心、文学院主办,为本学期首场文化艺术...
14
2022-11
主讲人:西安博物院副院长 王自力(研究馆员) 时 间:2022年11月14日19:00(周一) 地 点:雁塔校区东楼建筑学院东四报告厅 主办单位:党委宣传部 文化艺术教育中心 建筑学院 西安市社科联 协办单位:南山书院 紫阁书院 主讲人简介: 王自力,西安博物院副院长、研究馆员。1988年毕业于山东大学考古学专业。30多年来,一直从事西安地区文物考古工作,先后在西安市文物研究中心、西安市考古所、阿房宫遗址保管所、汉长安城遗址保管所、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工作。主编的《唐金乡县主墓》,获得2002年度全国文博考古最佳考古报告奖;主编的《西安韩森寨元代壁画墓》,被评为2004年度全国文博考古十佳图书。为2020年出版的(第二轮市志)《西安市志•文物志(1991-2010)》主笔。曾在《考古学报》《考古》《文物》等发表论文60余篇。2002年至2011年,参与了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联合进行的阿房宫遗址的考古发掘,期间2007-2011年任阿房宫遗址保管所所长。是阿房宫遗址考古发掘的亲历者。
07
2022-11
建大新闻网讯 为使科研人员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类型以及学校关于科研项目体系和科研经费管理规定,科技处于11月4日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校内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宣讲会”。会议由科技处副处长瞿伟主持,以线上直播方式进行。全校200余名科研人员参加了宣讲会。 会上,科技处项目部陈瑜思介绍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联合基金项目的背景与意义,并重点介绍了上述两类项目的类型和申报要求,同时列举了在项目申报指南中契合我校科研人员申报的研究方向。科技处项目部陈钰解读了今年9月新出台的《科学研究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详细介绍了项目体系设置的类别、资助规模、申报要求、评审及验收结题等内容。重点讲解了《纵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中的主要修订内容,并与修订前的内容进行了对比。 会议最后,瞿伟鼓励科研人员结合自身优势,拓宽思路,选择适合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类型,抓紧时间,积极准备,并表示科技处将全力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她强调,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是贯彻落实放、管、服的举...
07
2022-11
建大新闻网讯 11月5日,西安建大“前沿交叉学术讲座”第三讲开讲,本期讲座邀请韧性城市规划工程研究院首席顾问、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George T. Abell基础设施荣誉教授穆罕默德·哈桑主讲,讲座由交叉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任瑞、韧性城市规划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刘西光共同主持。 穆罕默德教授以“气候变化时代下海平面上升与飓风灾害对工业区韧性的影响”为主题,回顾并评估了北美飓风多重灾害对美国墨西哥湾某典型沿海港口社区的潜在影响,并结合卡特里娜飓风的数据验证了分析结果,同时介绍了基于故障树分析提出的一种新型港口功能量化模型,并为大家普及了韧性城市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讲座历时2个小时,来自国内外共350余名师生通过ZOOM会议、视频号直播的形式参与收听,并在讲座后踊跃发言,穆罕默德教授逐一解答了大家提出的问题。 韧性城市规划工程研究院是学校以服务韧性城市为目标,以提升城市抗风险能力为导向,发展具有科学防灾、韧性恢复的未来城市规划管理体系而成立的国际化研究机构,研究领域涵盖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
01
2022-11
建大新闻网讯 10月29日,由陕西省社科联、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主办,西安建大公共管理学院、西北乡村振兴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陕西省社科界第十六届(2022)学术年会分场“新发展阶段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线上召开,全国乡村振兴领域的专家学者和100余名研究生参加会议。陕西省社科联秘书长苗锐军、西安建大副校长雷鹏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西安建大人文社科中心主任纪秉林、公共管理学院院长詹绍文、副院长方永恒参加会议,开幕式由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任云英主持。 苗锐军代表主办方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她指出,新发展阶段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是加快推进农村农业现代化,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次研讨会主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她希望与会专家学者能结合实践深入研讨,充分交流。 雷鹏表示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之年,是乡村振兴全面发展的关键之年。新发展阶段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公共管理学科的重要研究方向,研究人员需要不断地创新思维,与时俱进。他希...
31
2022-10
建大新闻网讯 10月28日,科技处联合教师发展研究院邀请王晓昌教授为全校科研人员作题为“浅谈基金项目选题和申请书撰写”的报告。报告会由科技处副处长瞿伟主持。 王晓昌教授首先梳理了我校2022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与获准的特点,对今年取得的成绩表示祝贺。接着从分析专家反馈意见着手,结合自身的申报和评审经验,围绕项目选题和申请书撰写两个方面重点进行讲解。他指出,申报人应当明确项目选题的要点,注重选题的科技特色和地域特色,同时要把握本领域的研究动向。并通过细致对比基金申请书和学术论文的撰写要素,建议申报人参考高水平学术论文撰写的思路来进行申请书的构思、书写和自我评判。报告结束后,王教授逐一回答了现场和线上参会人员提出的问题,再次强调在申报过程中要“抓大放小,搭好框架”。 本次报告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来自化学与化工、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等学院的近40名青年教师到行政楼负一楼参加会议,线上约300名教师参加会议。 报告人简介: 王晓昌教授系西安建大博士生导师,现任国际水协会理事、杰出会士,...
28
2022-10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化学与化工学院青年教师于莎利用DNA纳米技术开发了一种高性能DNA电化学传感器并实现了microRNAs的超灵敏检测。研究成果“An Ultrasensitive Electrochemical Biosensor Integrated by Nicking Endonuclease-Assisted Primer Exchange Reaction Cascade Amplification and DNA Nanospheres-Mediated Electrochemical Signal Enhanced System for MicroRNA Detection(一种集成了核酸内切酶辅助的引物交换反应级联扩增和DNA纳米球介导的电化学信号增强系统的超灵敏电化学传感器用于microRNA的检测)”以全文形式在分析化学领域国际顶级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分析化学,2022年影响因子:8.008,SCI一区,TOP期刊)发表。本论文通讯作者是我校雁塔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南京大学朱俊杰教授,化工学院青年教师于莎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MicroRNAs(miRNAs)的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检测对癌症的早期精确诊断至关重要。近年来,基于核酸酶辅助靶标扩增策略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在miRNAs的高效...
24
2022-10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公布了2022年“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评选结果。我校理学院力学系青年教师吴奎入选该奖项,并被提名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罗哈奖(Rocha Medal)”,这是我校首次获得此奖项。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设于2008年,每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最多不超过10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旨在加强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界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鼓励岩石力学领域创新性学术研究。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学会“罗哈奖(Rocha Medal)”设立于1982年,是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对岩石力学与工程课题研究的优秀博士论文作者的最高奖励,每年在全世界评选出1名获奖者。 本届评审委员会由9位岩石力学与工程领域的权威专家组成,中国工程院康红普院士和杜修力院士分别担任评审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经初审、通讯评审、视频答辩、专家评议、正式投票、公示等环节,最终,来自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清华大学等7所高校的10位博士毕业生获得该项奖励。 2022年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奖...
21
2022-10
建大新闻网讯 10月20日下午,未来技术学院邀请清华大学吴唯佳教授通过线上的方式以“人居科学与城乡规划”为题为2022级学生讲授《未来技术前沿导论》第一讲。讲座由学院常务副院长刘言正主持。 吴唯佳教授以聚落的历史发展为脉络,对比不同文明下的聚落特征,通过分析城市、建筑与人和自然的关系,详细阐述了人居科学的内涵,从而拓展出建筑、规划、园林与技术科学四位一体的交叉融合体系。他结合自身经历和具体的规划实践,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人居环境建设要回归人本、注重多学科交叉融合,要从战略科学的高度认识人居科学,发展美好人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提出未来人居的发展趋势,鼓励学生们为未来城市发展做好理论准备,引领同学们深刻认识城市规划的职业使命和学科内涵。 《未来技术前沿导论》是未来技术学院大一新生的入门必修课程,该课程按照“宽口径、厚基础、深交叉、重融合”的原则,打破传统专业学科壁垒,促进专业学科交叉融合,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碳达峰碳中和发展需求为引领,以“绿色+、健康+、智能+、国际+”的发展方向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