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2022-08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陕西省新材料及结构防灾减灾科研团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刘虎博士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先进功能材料,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19.924)发表了题为“Asymmetric Coordination of Single-atom Co Sites Achieves Efficient Dehydrogenation Catalysis”(不对称性配位的单原子钴位点实现高效脱氢催化作用)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第一及通讯作者为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青年教师刘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该论文第一完成单位。《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是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顶级学术刊物,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该研究着眼于制氢技术的科学难题,由于氢气自身能量密度高(1.77 kWh·L-1)、无毒无污染并且成本低,被视作一种最佳化石能源替代品,能够有效减少化石燃料使用产生的污染,契合我国政府提出的“碳中和”战略目标。基于此,本研究合成纳米线网络结构的石墨碳,锚定单原子钴位点。调整单原子钴位点的配位特点,优化其电子结构,降低反应过程中的能垒,实现不对称性...
26
2022-07
建大新闻网讯 7月25日,由陕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创新基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康博物馆、安康市教育体育局、安康市文化和旅游广电局、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举办的“大思政视域下场馆思政育人模式研讨会”在安康博物馆举行。来自安康博物馆、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康市一小、汉滨小学、高新一小、汉滨高中、汉滨初中等大中小学领导、专家等四十余人相聚一堂,共同围绕“大思政课”视域下场馆思政育人模式展开专题学术讨论。安康博物馆馆长施昌成出席并致欢迎辞,安康市教育体育局科长陈晓靖、陕西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协同创新基地执行主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李仙娥致开幕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娟娟主持了开幕式。 在专题研讨环节,西北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春会、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邸军莲、安康博物馆博物馆教育服务部主任李润、安康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纪安玲、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高凤妮副...
21
2022-07
建大新闻网讯 6月27日,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结果正式公布。我校共有16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6项,获奖数量较上一届增长了60%,一、二、三等奖获奖数量均创历史新高。 2020年以来,学校和学院通力合作,持续加强高水平论文、专著等的培育指导,鼓励广大科研人员积极撰写论文、专著和社科成果的转化应用,积极策划和组织申报各级各类人文社科奖项。同时,加强奖励体系与定位、政策变化与发展趋势、材料组织与整合思路、撰写要点与凝练技巧以及形式审查等方面培训和指导,努力提升成果报奖质量,成效显著。 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982年设立,每二年评选一次,代表了我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最高荣誉和最高水平。2000年我校首次参与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申报评选工作,截止目前,共获该类奖励42项,其中近两届获得26项,占获奖总数的62%。 西安建大陕西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获奖一览表 文字:科技处
19
2022-07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土木学院特殊土与工程防灾团队研究“Effect of seepage conditions on the 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loess across north-west China(渗流条件对中国西北地区黄土微观结构演化的影响)”发表于Cell出版集团旗下的第一个综合性期刊《iScience》上,该出版集团旗下另一顶级期刊《Cell》与《Nature》和《Science》齐名。国际期刊《iScience》的学术影响力在110个综合性(Multidisciplinary)期刊中排名18(18/110)。该成果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特殊土与工程防灾团队完成,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王琳,郑文杰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 我国黄土广泛分布在半干旱和干旱区,具有亚稳态微观结构,富含钙盐和钙质结合物,遇水浸湿后易失陷,受化学污染物渗透后会因为微观结构劣化导致宏观结构力学性能的下降。近年来,尽管黄土的渗透性能演化开始受到关注,但在水和化学环境下黄土渗透性演化的研究却仍然有限。特殊土与工程防灾团队通过阳离子浓度测量、X射线衍射和荧光光谱分析(...
06
2022-07
建大新闻网讯 7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版)首次大篇幅刊登了我校艺术学院王葆华教授题为“民间宗祠里的乡愁”的理论研究文章。该文章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晋陕豫地区民间宗祠的空间记忆与文化传承”的中期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5日 第6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三年来,我校社科学者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探索,共获准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17项。研究分别从文化遗产保护空间载体视角出发,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的保护和传承进行有机融合,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理论研究。该文章的刊登,彰显了我校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实力和影响力。 原文链接:《中国社会科学版报》2022年7月5日 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 文字:科技处
21
2022-06
建大新闻网讯 6月17日,“立言讲堂——诗歌与长安”系列报告会之“唐诗中的丝路文化”主题报告会在我校草堂校区学府城举办,本期讲堂邀请到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浩作为主讲嘉宾。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张健主持。报告中,李浩教授通过对“唐诗中的丝路人物”“唐诗中的舶来品”"唐诗里的丝路争夺战"“唐诗中的文化’双向馈赠’”等内容讲述,带领听众透过诗歌之眼去品读丝路文化,了解史书典籍、...
13
2022-06
建大新闻网讯 为推进和落实我校“11445”发展新格局提出的“标志性成果提升计划”,加强我校科研管理队伍能力建设,提高我校科研人员成果奖励和科研项目申报的能力,提升成果产出质量和层次,6月7日至6月8日,科技处(人文社科中心)在行政楼三楼和负一楼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了4场“科研成果报奖和项目申报”专题培训会。各学院、实体科研机构科研秘书、拟申报负责人、团队人员及骨干教师共170余人参加了培训。 会上,科技处成果部、人文社科中心、项目部工作人员重点围绕奖励(项目)体系与定位、政策变化与发展趋势、材料组织与整合思路、撰写要点与凝练技巧以及形式审查注意事项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讲解,并安排了2022年的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计划项目以及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申报工作。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做好成果和项目的培育积累、选择有利申报渠道、凝练高水平创新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参会人员表示,通过本次培训更好的理解了相关政策,进一步掌握材料凝练方法和撰写技巧,强化了成果培育积累意识,解...
03
2022-06
建大新闻网讯 6月2日下午,由教务处和未来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的未来论坛第一期报告会如期举行。国家级教学名师,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李俊峰教授应邀在线上作题为“数力精深求创新,强基拔尖向未来”的主题报告。教务处、研究生院、教师发展研究院、交叉创新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等部门负责人,部分学院院长、副院长及教师代表参会,150余名师生线上观看报告。报告会由未来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刘言正主持。 李俊峰教授结合清华大学行健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的成立背景、人才培养目标,介绍了清华大学在管理模式、建设目标、培养方案框架、课程建设、本博贯通培养、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他重点介绍了清华大学采用进阶式科研引导、一人一策的育人模式、赛课结合启发学生学习激情和创新意识,引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具体实践,并结合调查数据和案例分享了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 李俊峰教授在分享以本博贯通培养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中,以理论与应用力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为例,通过采用导师指导、专业课程学习、系统学术训练的...
02
2022-06
建大新闻网讯 6月1日晚,立言讲堂——诗歌与长安系列报告会之“汉韵唐风,天盛长安——西安文化漫谈”讲座在我校草堂校区南山书院举办。本期讲座邀请到著名作家、诗人商子秦作为主讲嘉宾。讲座由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许志敏主持。 讲座起始,商子秦首先阐述了西安文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影响,对十三朝古都文化进行了梳理,通过朗诵诗歌引出了西安历史,并详细介绍了西安的一些文化典故。继而围绕丝路文化背景追本溯源,探究千年古都的前世今生。为增强现场效果,讲座中还穿插了与西安文化相关的诗歌朗诵。主讲人通俗生动的讲述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现场不断响起阵阵掌声。最后,讲座在商子秦老师声情并茂的《诗酒长安》朗诵中圆满落下帷幕。 据悉,本次讲座为立言讲堂的第二讲,由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办,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同步进行。 主讲人简介: 商子秦,西安市文联原副巡视员。1949年出生,西安市政协12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出版有...
01
2022-06
建大新闻网讯 为落实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新要求,提升我校青年教师学术能力,教师发展研究院、科技处联合开展“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系列活动。5月31日,系列活动首场特邀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院长邓子辰教授作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伴随我成长》的专题报告。此次报告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行,线下会场在工科楼一楼报告厅,线上通过腾讯会议进行直播。报告会由副校长姚尧主持,教师发展研究院、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各学院近三年新入职教师近200人参加了线上线下报告会。 邓子辰教授首先结合自己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过程中的经历和经验,分享了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认识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特点。随后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力学学科在各类国家基金中的申报情况以及近些年优青、杰青等人才项目的申报情况。他分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教师学术评价、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和科研保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鼓励广大老师提高认识、增强信心,积极申报,撰写高质量的基金申请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中项目名称、成员组成、立项依据、研究方案及可...
28
2022-05
建大新闻网讯 5 月27日,“立言讲堂——诗歌与长安”系列报告会之“考古视野下的隋唐长安城”主题讲座在我校草堂校区学府城举办,本期讲堂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龚国强作为主讲嘉宾。 讲座中,龚国强首先介绍了隋唐长安城研究与发掘的进程,并从城市、城墙与城门、街道、坊市、寺观、宫殿等方面逐一介绍了建国至今的发掘成果及研究价值。专家对发掘现场与出土文物的深入细致的解读让大家耳目一新,对盛世帝都隋唐长安城有了更为真实清晰的认识。 本期讲座由党委宣传部、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办,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时进行。此次为“立言讲堂”系列讲座的首场报告,立言之名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立言者,立诸家文化学术之言。据悉,立言讲堂以国内名家为邀请对象,见名家、识名言、悟名篇,将举办系列讲座,旨在为开阔大学生学术眼界,提高其文化艺术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主讲人简介: 龚国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
13
2022-05
西安建大陈荣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连发最新成果
13
2022-05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陕西省科技厅发布了《关于组建秦岭水源地水质等5个陕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组建首批陕西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省野外观测站”)。我校黄廷林教授团队申报的“秦岭水源地水质陕西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功获批,这是我校获批建设的首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也是我校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的新突破。 “秦岭水源地水质野外观测站”是我省首个围绕水源地水质进行科学观测与研究的野外站,围绕秦岭流域主要水源地的水质状况进行跟踪观测和研究,掌握水质变化规律、实现污染源的科学解析,指导水源地的保护、管理与规划,提出水源地水质污染控制方案或技术方法,为秦岭水源地保护管理、水质污染控制和水源安全调度与运行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为长期保障秦岭水源地受水区的用水安全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观测站融合了气候、水文、流域径流污染、水生物与生态学、沉积与地球化学、环境水力学和环境健康等多学科内涵,将进一步推动环境学科高质量发展、助力我校 “11445”发展新格局目标的实现。 黄廷林教授团队长期从事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