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2022-07
建大新闻网讯 7月5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国家社科基金专版)首次大篇幅刊登了我校艺术学院王葆华教授题为“民间宗祠里的乡愁”的理论研究文章。该文章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晋陕豫地区民间宗祠的空间记忆与文化传承”的中期研究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5日 第6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近三年来,我校社科学者不断加强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研究探索,共获准省部级以上项目立项17项。研究分别从文化遗产保护空间载体视角出发,将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的保护和传承进行有机融合,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的理论研究。该文章的刊登,彰显了我校在中国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实力和影响力。 原文链接:《中国社会科学版报》2022年7月5日 epaper.csstoday.net/epaper/read.do 文字:科技处
21
2022-06
建大新闻网讯 6月17日,“立言讲堂——诗歌与长安”系列报告会之“唐诗中的丝路文化”主题报告会在我校草堂校区学府城举办,本期讲堂邀请到西北大学文学院教授、西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浩作为主讲嘉宾。报告会由校党委副书记张健主持。报告中,李浩教授通过对“唐诗中的丝路人物”“唐诗中的舶来品”"唐诗里的丝路争夺战"“唐诗中的文化’双向馈赠’”等内容讲述,带领听众透过诗歌之眼去品读丝路文化,了解史书典籍、...
13
2022-06
建大新闻网讯 为推进和落实我校“11445”发展新格局提出的“标志性成果提升计划”,加强我校科研管理队伍能力建设,提高我校科研人员成果奖励和科研项目申报的能力,提升成果产出质量和层次,6月7日至6月8日,科技处(人文社科中心)在行政楼三楼和负一楼会议室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召开了4场“科研成果报奖和项目申报”专题培训会。各学院、实体科研机构科研秘书、拟申报负责人、团队人员及骨干教师共170余人参加了培训。 会上,科技处成果部、人文社科中心、项目部工作人员重点围绕奖励(项目)体系与定位、政策变化与发展趋势、材料组织与整合思路、撰写要点与凝练技巧以及形式审查注意事项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讲解,并安排了2022年的陕西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计划项目以及西安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申报工作。与会人员围绕如何做好成果和项目的培育积累、选择有利申报渠道、凝练高水平创新点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参会人员表示,通过本次培训更好的理解了相关政策,进一步掌握材料凝练方法和撰写技巧,强化了成果培育积累意识,解...
03
2022-06
建大新闻网讯 6月2日下午,由教务处和未来技术学院联合举办的未来论坛第一期报告会如期举行。国家级教学名师,清华大学行健书院院长、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李俊峰教授应邀在线上作题为“数力精深求创新,强基拔尖向未来”的主题报告。教务处、研究生院、教师发展研究院、交叉创新研究院、未来技术学院等部门负责人,部分学院院长、副院长及教师代表参会,150余名师生线上观看报告。报告会由未来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刘言正主持。 李俊峰教授结合清华大学行健书院和未来技术学院的成立背景、人才培养目标,介绍了清华大学在管理模式、建设目标、培养方案框架、课程建设、本博贯通培养、课程改革等方面的一系列举措。他重点介绍了清华大学采用进阶式科研引导、一人一策的育人模式、赛课结合启发学生学习激情和创新意识,引领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具体实践,并结合调查数据和案例分享了人才培养取得的成绩。 李俊峰教授在分享以本博贯通培养为载体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中,以理论与应用力学+航空航天工程专业为例,通过采用导师指导、专业课程学习、系统学术训练的...
02
2022-06
建大新闻网讯 6月1日晚,立言讲堂——诗歌与长安系列报告会之“汉韵唐风,天盛长安——西安文化漫谈”讲座在我校草堂校区南山书院举办。本期讲座邀请到著名作家、诗人商子秦作为主讲嘉宾。讲座由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任许志敏主持。 讲座起始,商子秦首先阐述了西安文化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影响,对十三朝古都文化进行了梳理,通过朗诵诗歌引出了西安历史,并详细介绍了西安的一些文化典故。继而围绕丝路文化背景追本溯源,探究千年古都的前世今生。为增强现场效果,讲座中还穿插了与西安文化相关的诗歌朗诵。主讲人通俗生动的讲述和幽默风趣的语言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现场不断响起阵阵掌声。最后,讲座在商子秦老师声情并茂的《诗酒长安》朗诵中圆满落下帷幕。 据悉,本次讲座为立言讲堂的第二讲,由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办,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同步进行。 主讲人简介: 商子秦,西安市文联原副巡视员。1949年出生,西安市政协12届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西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出版有...
01
2022-06
建大新闻网讯 为落实学校“11445”发展新格局、新要求,提升我校青年教师学术能力,教师发展研究院、科技处联合开展“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系列活动。5月31日,系列活动首场特邀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院长邓子辰教授作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伴随我成长》的专题报告。此次报告会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形式举行,线下会场在工科楼一楼报告厅,线上通过腾讯会议进行直播。报告会由副校长姚尧主持,教师发展研究院、科技处相关负责人,各学院近三年新入职教师近200人参加了线上线下报告会。 邓子辰教授首先结合自己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过程中的经历和经验,分享了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认识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特点。随后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力学学科在各类国家基金中的申报情况以及近些年优青、杰青等人才项目的申报情况。他分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教师学术评价、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和科研保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鼓励广大老师提高认识、增强信心,积极申报,撰写高质量的基金申请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中项目名称、成员组成、立项依据、研究方案及可...
28
2022-05
建大新闻网讯 5 月27日,“立言讲堂——诗歌与长安”系列报告会之“考古视野下的隋唐长安城”主题讲座在我校草堂校区学府城举办,本期讲堂邀请到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龚国强作为主讲嘉宾。 讲座中,龚国强首先介绍了隋唐长安城研究与发掘的进程,并从城市、城墙与城门、街道、坊市、寺观、宫殿等方面逐一介绍了建国至今的发掘成果及研究价值。专家对发掘现场与出土文物的深入细致的解读让大家耳目一新,对盛世帝都隋唐长安城有了更为真实清晰的认识。 本期讲座由党委宣传部、文化艺术教育中心主办,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同时进行。此次为“立言讲堂”系列讲座的首场报告,立言之名出自《左传》“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三不朽”,立言者,立诸家文化学术之言。据悉,立言讲堂以国内名家为邀请对象,见名家、识名言、悟名篇,将举办系列讲座,旨在为开阔大学生学术眼界,提高其文化艺术修养,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主讲人简介: 龚国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毕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
13
2022-05
西安建大陈荣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连发最新成果
13
2022-05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陕西省科技厅发布了《关于组建秦岭水源地水质等5个陕西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组建首批陕西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省野外观测站”)。我校黄廷林教授团队申报的“秦岭水源地水质陕西省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成功获批,这是我校获批建设的首个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也是我校基础研究平台建设的新突破。 “秦岭水源地水质野外观测站”是我省首个围绕水源地水质进行科学观测与研究的野外站,围绕秦岭流域主要水源地的水质状况进行跟踪观测和研究,掌握水质变化规律、实现污染源的科学解析,指导水源地的保护、管理与规划,提出水源地水质污染控制方案或技术方法,为秦岭水源地保护管理、水质污染控制和水源安全调度与运行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为长期保障秦岭水源地受水区的用水安全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观测站融合了气候、水文、流域径流污染、水生物与生态学、沉积与地球化学、环境水力学和环境健康等多学科内涵,将进一步推动环境学科高质量发展、助力我校 “11445”发展新格局目标的实现。 黄廷林教授团队长期从事水...
07
2022-05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环境学院张崇淼教授带领的环境微生物与水污染控制团队在环境领域国际顶级期刊Water Research(影响因子 11.236,SCI一区,Top期刊)上发表题为“Numerical simulation for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aerosol produced from nozzle spray and health risk related to Legionella pneumophila in spray scenarios(喷头产生的水气溶胶空间分布的数值模拟和喷洒场景中与嗜肺军团菌相关的健康风险)”的论文。该论文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唯一作者单位,张崇淼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许鹏程博士为论文第一作者。该研究以再生水利用为背景,研究了水气溶胶吸入暴露对人体产生的健康风险。这是我校在Water Research上发表的第一篇以健康风险为主题的研究论文,实现了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环境健康方向发表国际顶级期刊论文的突破。 污水再生利用是缓解缺水城市和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然而,再生水中可能含有的病原微生物对人体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再生水常用于绿地浇灌、景观喷泉、道路降尘等,经过喷洒设施雾化后会产...
29
2022-04
各有关单位、会员单位: “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TOD综合开发高峰论坛”将于2022年5月27日-29日在西安市举办。论坛以“TOD引领城市精品发展”为主题,通过论坛主报告、特邀专家报告、论文报告、项目参观等环节开展交流探讨,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调整与综合交通发展方式转型,促进绿色交通和智慧交通建设,积极践行双碳国家战略,为国土交通行业提供交通工程和TOD工程领域及其交叉学科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技术和新成果的展示交流平台,现诚邀相关领域的专家、企业管理者、科研人员、院校师生以及工程技术人员踊跃报名,参与本届大会交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西安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 二O二二年四月二十七日
19
2022-04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2021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共授予省最高科学技术奖3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2人,省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260项,其中一等奖48项,二等奖115项,三等奖97项。 我校共13项成果获奖,其中第一完成单位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参与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奖项目清单 我校作为参与单位获奖项目清单 我校始终坚持“四个面向”,抓紧布局“11445”发展新格局,扎实推进“科技攀登工程”,主动服务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强化质量,多措并举,产出了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希望广大教师抓住机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积极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着力解决重要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文字:科技处
12
2022-04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力学技术研究院孙博华教授在变分原理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On Chien’s question to the Hu-Washizu three-field functional and variational principle(关于钱伟长对胡海昌-鹫津久一朗三场泛函和变分原理的质疑)”在力学、应用数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应用数学与力学, SCI一区TOP期刊)发表。孙博华教授为该论文的唯一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该成果的唯一完成单位。 钱伟长先生在使用拉格朗日乘子方法构造弹性力学的三场泛函时,发现在解除本构关系这个约束时,出现拉格朗日乘子为零的现象,据此,钱伟长先生认为Hu-Washizu泛函不是三场泛函只是二场泛函、Hu-Washizu变分原理不是三场变分原理而是二场变分原理。钱伟长先生的质疑自1983年提出至今已近40年,仍然没有明确的解答。为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孙博华教授对此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对于弹性力学问题,其需要考虑平衡方程,变形关系和本构关系,经典的变分法是使用以位移为基本场的最小势能原理或者以应力...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