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2022-04
建大新闻网讯 4月8日下午,我校联合国际可持续水论坛组织以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共同举办了国家“黄河中上游水环境污染控制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的首场会议——“黄河中上游水环境国际论坛”。会议邀请到美国密歇根大学Glen T. Daigger院士、日本东北大学Daisuke Sano教授、意大利马尔凯理工大学Francesco Fatone教授以及我校王晓昌教授发表线上主旨报告。线下会场设于工科楼一楼报告厅,副校长黄廷林教授致开幕辞,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陈荣主持会议,环境学院院长卢金锁、党委副书记郑成华、副院长李志华及部分师生现场参会,超一万人次通过直播平台线上参会。 黄廷林介绍了我校于2021年获批的“黄河中上游水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创新引智基地”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规划。他强调,引智基地面向国家对黄河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新的需求,以国际合作和引进海外智力为重要支撑,针对黄河流域中上游水环境污染演变机制及其控制技术开展理论创新、技术研发和工程应用,实施学科发展计划、科技创新计划、人才引培计划、合作交流计划、成果转化计划,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孵...
11
2022-04
建大新闻网讯 4月9日至10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线上线下方式举行,来自全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18位院士和科技工作者共360余名会员代表参加会议。大会经会员代表选举产生了环境学会第九届理事会,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当选为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我校陈荣教授当选第九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会议现场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在北京会议现场,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书记张玉卓分别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主持会议。大会审议了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工作报告、第一届监事会工作报告、财务工作报告,大会还通过了学会章程修订草案、会员会费标准等多项决议,并经会员代表选举产生了环境学会第九届理事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于1978年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成立,是国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专门从事环境保护事业的全国性、学术性科技社团。作为国家一级学会和国内环境领域最高学术团体,学会汇聚了国内...
07
2022-04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材料学院云斯宁教授团队在国际化学工程领域权威英文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缩写Chem Eng J)上在线发表题为“N-coordinated bimetallic defect-rich nanocarbons as highly efficient electrocatalysts in advanced energy conversion applications(氮配位双金属富含缺陷的纳米碳作为高效电催化剂在高级能量转化中的应用)”的研究论文,报道了一种可在高级能量转化器件中高效应用的纳米碳电催化剂。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博士生Asim Arshad(巴基斯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云斯宁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 国际期刊《Chem Eng J》由瑞典创刊于1996年,著名出版商Elsevier出版,主要发表原创和新颖的基础研究。2021年收录文章约3600余篇,在环境和化工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在143个工程和化学期刊中排名第四。2021年6月30日,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最新公布的《Chem Eng J》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为13.273。 碳基异质结构电极材料的缺陷工程已经发展成为...
25
2022-03
建大新闻网讯 3月20日,建筑学院举行2021年度团队学术报告会,由于疫情防控要求,报告会通过线上方式进行。全院教职员工、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约800人参加线上报告会,副院长高博教授主持开幕式。 本届报告会分城乡规划、建筑学、风景园林三个学科单元,14位团队负责人将2021年度各团队科学研究进展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作了精彩细致的学术报告。报告会三个单元分别由学院青年学术工作委员会的田达睿副教授、梁斌副教授、王晶懋副教授主持。 报告会上,院长(名誉)刘加平院士对一年一度团队学术报告会这一传统予以赞许,梳理总结全天报告会情况,并对学术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期望。刘加平院士剖析了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城镇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与装备”重点专项2022年度项目的申报指南,凝练了其中与建筑学院各学科相关的内容,并就“空间优化、品质提升、绿色赋能、低碳转型”等重点任务的申报进行了详细解读与展望,鼓励各团队积极牵头、部署参与申报竞争,为新一轮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一年一度的学术团队报告会作为建筑学院重要的...
25
2022-03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陕西省教育厅公布了2022年度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获奖名单,本次全省共评选出获奖成果360项,其中特等奖27项、一等奖132项、二等奖155项、三等奖41项、科普奖5项。 我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特等奖3项,一等奖11项,二等奖6项,特等奖获奖数、一等奖获奖数均位列省属高校第一,获奖清单如下。 近年来,科技处逐步加强科研奖励的培育与分类指导工作,针对不同类型奖励制定了详细的遴选、推荐、预评审等工作流程,建立了科研成果奖励的全链条培育机制,重点策划和培育有影响力的成果,为更高层次科研奖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字:科技处
18
2022-03
各有关单位: 为推动国土空间治理体系调整与综合交通发展方式转型,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积极践行双碳国家战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 O D)专业委员会定于2022年5月20日-22日在西安市举办“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TOD综合开发高峰论坛”。论坛将围绕国土空间规划下的综合交通体系规划与TOD综合开发趋势,统筹交通功能与城市开发,结合国土交通、产业、空间要素协同,就国土空间综合交通体系规划、TOD模式下的城市更新、TOD综合开发运营的主要模式、TOD实施机制与政策、5G+TOD智慧枢纽、TOD开发中的结构形式、防灾减灾、投资经济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和研讨,拟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以及行业知名专家学者等嘉宾出席,现诚挚邀请各有关单位参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国土交通综合规划与开发(TOD)专业委员会 会议具体内容 一、组织机构 1、指导单位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主办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中国...
07
2022-03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化学与化工学院周元臻教授研究团队的青年教师于莎在具有高效析氧反应(OER)效率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研究成果“A novel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coupled CoNi MOFs composites enhance oxygen evolution reaction through the synergistic effect(一种新型的多壁碳纳米管耦合的CoNi MOF复合材料通过协同作用增强析氧反应)”以全文形式在材料化学领域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材料化学杂志,2021年影响因子:12.732,SCI一区,TOP期刊)发表。化工学院青年教师于莎和2020级硕士研究生武云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 、 在当前化石燃料消耗增加和能源危机加剧的形势下,氢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面对碱性制氢工业中存在能耗较高的问题,发展高效、稳定、廉价的碱性析氧(OER)电催化剂是目前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非贵金属电解水催化剂,尤其是Ni-,Co-基金属有机骨架(MOFs),因其可通过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来制备具有较高...
06
2022-03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青年教师王秉路副教授的研究成果“GaTector: A Unified Framework for Gaze Object Prediction”(GaTector:凝视对象预测的统一框架)被国际顶级会议CVPR(CCF A类)收录,论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皆为王秉路副教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该论文唯一完成单位,该成果也是我校在CVPR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实现我校信息类学科在国际顶级学术会议发表学术成果的突破。 凝视行为是人类社会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很强的研究意义,但针对该任务缺乏一个统一的解决框架。一个直观的解决方案是在现有的视线估计方法中加入一个目标检测分支。然而,现有的视线估计方法通常使用两个不同的网络来提取场景和头部图像中的特征,这将导致网络结构过于复杂并阻止每个分支的联合优化。 为此,论文提出了一个名为GaTector的新框架,以统一的方式解决凝视对象的预测问题。首先本文提出了一个特定-一般-特定(SGS)的特征提取器,利用一个共享的主干来提取场景和头部图像的一般特征。针对不同子网络的特殊性,SGS在共享主干之前引...
01
2022-03
建大新闻网讯 日前,陕西省科技厅公布了2022年度陕西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结果。我校获准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5项,位列省属高校第一;获准省科技创新团队3个,与西北大学并列省属高校第一。 2022年,我校共申报陕西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25项,在部分重大重点项目限制高校牵头申报的情况下,我校共获准项目108项,获批资助经费总额达1200余万元。其中,姚尧教授、云斯宁教授和胡平教授负责的团队获准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王莹莹教授、王艳教授、王文教授、陈荣教授、朱丽华教授获准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此外,获准青年科技新星3项、重大重点项目9项、其他科技计划88项。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准数量实现突破,科技创新团队获准数量也达到了历史最好成绩。 人才是科技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长期以来,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学院的共同努力下,科技处大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采取“前期培育、专家论证、跟踪服务”等多项举措,加大对现有中青年科研人才及团队的培育和支持,为形成人才和团队梯队做好规划和储备。 文字:科技处
17
2022-02
建大新闻网讯 日前,陕西科学技术厅办公室根据《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发布了《关于公布2021年度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认定名单的通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备科学与地下空间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入选。 建筑设备科学与地下空间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依托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建设,中心负责人为李安桂教授,系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首批省“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入选者,全国高校“地下空间环境保障”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劳模)“地下环境保障与节能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多年来,中心以中国、新加坡、俄罗斯、马来西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丹麦、芬兰、瑞典、挪威、英国等欧洲国家的高水平大学为依托,紧密围绕地下空间环境及工农业环境保障研究领域,建立了国际项目合作、国际机构建立(国际地下空间学会)、系列国际会议发起与筹办、国际化人才交流与培养、“产学研用外”五位一体国际合作模式。 研究中心急...
17
2022-02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由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共同指导,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编著的《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报告(2021)》一书,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为全面反映陕西城镇化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发展情况,自2017年起,陕西省新型城镇化和人居环境研究院就开始编著新型城镇化年度系列丛书。五年来,研究院不断拓展研究广度和深度,努力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目前该报告已发展成为系统反映陕西城镇化和城乡建设全局工作的年度系列丛书,覆盖了区域规划、城市建设、城乡融合、人居环境、文化传承、机制创新等诸多研究领域,逐渐成为相关部门制定城镇化发展政策、专家学者开展理论研究和社会各界了解陕西城镇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参考用书。 本年度的《发展报告》在“十四五”开局之年,面向城镇化发展转型期的新环境、新矛盾、新目标和新要求,系统总结了陕西城镇化建设的工作成效和典型经验,查找当前面临的关键症结和发展挑战,并围绕区域协调、城市治理、传统文化保护等重点领域,对陕西新型城镇化...
19
2022-01
建大新闻网讯 1月14日,我校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策解读会以腾讯会议线上形式召开,全校16个学院相关负责人、近500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人在线参会,科技处副处长瞿伟主持会议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政策进行深入解读。 会议回顾了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本情况,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整体资助计划、不同项目类型的申报与资助情况、项目申请复审情况到我校申请与资助情况,分析对比了我校与全国及重点省属高校之间项目申请与资助存在的差距,帮助基金申请人准确选择申报项目类别。 会议重点解读了2022年申报新动态及注意事项,从基金资源配置机制改革、联合基金、科学问题属性、资金管理方式、预算编制、集中接收项目类型、限项规定、主要参与者信息采集方式、个人简历中代表作信息采集要求及形式审查要点等11个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解读与说明,使基金申请人在撰写基金申请书时能有的放矢,避免出现不符合要求的问题,高质量地撰写基金申请书。 会议详细说明了2022年学校申报工作安排和工作要求,进一步明确了自科基金申请人、各学院以及科技处在...
13
2022-01
建大新闻网讯 2021年岁末,学校1126名博士研究生和8589名硕士研究生进入了疫情期间线上学习研究。研究生院、研工部联合各培养学院为全体研究生带来了“崇尚学术志报国、百场报告迎新年”学术盛宴。网络与信息化管理处通过“网上学术墙”提前发布各场学术报告链接,各学院及时转发并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学术报告。截止2022年1月11日,已开展学术报告75场,参与报告的师生26000余人次,全校上下掀起了一场热烈的“学术报告风”,营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为疫情期间“不停教、不停学、不停研”发挥了重要作用。 各位专家精心准备、各场报告精彩纷呈,从“疫情期间的自我调适与心智创新”、“新冠吸入传播与通风防护”等疫情防护科普报告;“国内外建筑碳排放核算与碳减排策略前沿”等学科前沿进展报告;“How Intellectual Property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search”等外籍教师专场报告;“学位论文写作规范及常见问题”“科研路上的感悟与收获”等师生学术科研经验分享报告等,每场报告深入浅出,学术信息丰富,师生表示获益匪浅。 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