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
2015-12
为丰富我校广大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开拓学术科技领域。12月2日晚,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校研究生会主办,文学院团委、研究生分会承办的“雁塔学术讲堂”系列之“认知视野下的语言与习得研究”报告会在教学大楼八楼中厅报告厅成功举办。 报告会邀请我校文学院讲师李建波博士,首先他从语言学研究入手,介绍现代认知科学的理论、历史背景和基本问题;接着从语言习得与语言发展研究切入,介绍了语言习得理论与外语学习的策略这一关键问题,为广大研究生如何去学习外语指点了迷津;最后李建波博士介绍了人类行为的心智基础,讨论语言与思想的关系问题,更进一步引出心智与大脑的关系和语言器官的进化问题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此次报告会分享了学生如何学习外语的方法,拓宽了我校研究生的思路,培养了研究生求知探索精神,为我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育人环境。 (来源:校团委 编发:网络中心)
01
2015-12
我校环境学院黄廷林教授近年来在国际上发表的关于水源水库混合充氧强化好氧反硝化脱氮方面的系列研究成果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被国际埃尼奖(Eni Award)科学秘书处提名为该奖项2016年度候选人之一。 国际埃尼奖被国际能源界誉为最负盛名的非官方诺贝尔奖,是能源与环境研究领域最权威的奖项之一。旨在表彰能源领域的前沿国际科学研究。埃尼奖通过对科研人员的表彰,鼓励更多学者进一步研究能源与环境问题,传播最新的研究成果,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创新技术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其评选委员会成员来自于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全球一流高校。该奖项只有获得其科学委员会的提名、邀请后才能申请。以往的60余名获奖者中包括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我国目前尚无学者获此殊荣。 埃尼奖涵盖4个领域的奖项:New frontiers of hydrocarbons (downstream)、New frontiers of hydrocarbons (upstream)、 Renewable energy和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每年10月份上述各奖项在全球共产生约200余名提名候选人,于第二年5月份公布最终获奖名单。黄...
23
2015-11
11月20日上午,我校2015年博士生学术论坛暨中科协、新华网主办的大型科普活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系列学术报告再次在雁塔校区工科楼一楼报告厅成功举行。我校杰出校友、著名环境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侯立安院士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创新推动室内细颗粒物污染控制和水资源的绿色开发利用”的主题报告。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环境学院领导以及近300名研究生一同聆听了报告。报告由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部长、研究生院副院长王燕平主持。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上,侯立安院士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为全场师生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创新驱动发展概述、创新推动环境污染防控三个方面作了全面细致的讲解。谈起当前环境资源面临的挑战及创新推动防污治理时,侯院士用大量丰富的图表和翔实的数据清晰地展示了我国资源环境问题、室内PM2.5污染现状及瓶颈问题、饮用水主要问题、湿地保护、海绵城市建设等环境资源领域的诸多现状及困扰发展的成因;谈起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政策时,侯院士为大家深度剖析了创新驱...
21
2015-11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太阳能作为资源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其 开发利用成为近年来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与第一代硅基太阳能电池和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相比,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 sensitized solar cells)在价格、成本、原材料、工艺等方面具有诸多潜在的应用优势,备受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青睐。 器件的稳定性是制约第三代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依赖于太阳能电池各组件(阳极、阴极、染料、电解液等)的稳定 性。阴极催化材料作为太阳能电池的一个重要组件,其稳定性对于器件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然而,稳定性研究并没有引起研究人员足够的重视。对于大多数研究人 员而言,他们并不是清楚地知道如何正确地评估阴极材料的稳定性。尽管无数的科研论文报道了阴极材料催化性能的实验结果,但缺乏稳定性技术评估,失去了商业 化应用开发的潜能。对于广泛的学术团体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稳定性评估策略,这...
21
2015-11
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两大难题。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太阳能作为资源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成为近年来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与第一代硅基太阳能电池和第二代薄膜太阳能电池相比,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在价格、成本、原材料、工艺等方面具有诸多潜在的应用优势,备受国际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青睐。 器件的稳定性是制约第三代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产业化应用的技术瓶颈之一。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依赖于太阳能电池各组件(阳极、阴极、染料、电解液等)的稳定性。阴极催化材料作为太阳能电池的一个重要组件,其稳定性对于器件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然而,稳定性研究并没有引起研究人员足够的重视。对于大多数研究人员而言,他们并不是清楚地知道如何正确地评估阴极材料的稳定性。尽管无数的科研论文报道了阴极材料催化性能的实验结果,但缺乏稳定性技术评估,失去了商业化应用开发的潜能。对于广泛的学术团体迫切需要一种系统的稳定性评估策略,这对于商...
17
2015-11
为进一步浓厚我校学术氛围,激发我校研究生科研学术兴趣,提高广大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促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11月11日晚,由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校研究生会主办,管理学院团委、研究生分会承办的“雁塔学术沙龙”系列之“互联网思维下的人性解放”报告会在管理学院大楼八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来自不同学院的一百余名研究生参加了报告会。 此次学术报告邀请到管理学院博士高沂,他就互联网时代下广大研究生该如何适应发展等问题与同学们进行深层次交流和探讨,鼓励研究生开拓思路、寻求突破、追求价值、实现自我。报告会期间,高沂博士结合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一个个成功的案例界定互联网思维概念,进一步培养了广大研究生的互联网思维,深度提高了研究生的创新思维,更加明确“用户为王,以人为本”才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同时他提出互联网思维的核心就是人性,并就互联网时代下的人性解放等知识与研究生进行互动,激发了广大研究生对“互联网+”的热情,以及只有深刻运用互联网思维,才能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最终得到人性的解放,取得...
13
2015-11
11月10日下午,我校2015年博士生学术论坛暨陕西省第二届研究生创新成果展系列学术报告在雁塔校区工科楼1206报告厅成功举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获得者、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博士生导师吴九汇教授为我校研究生作了题为“如何利用他山之石进行攻玉”的学术报告。报告由研究生院副院长孔月萍教授主持。 报告会现场 吴九汇教授从科学研究中的具体实例出发,从光波和声波的类比分析、力学方法应用于光学分析、湍流类比应用于声学分析等不同方面,具体说明如何用共通的研究方法处理不同领域的问题,并运用大量图片以及公式数据清晰展示每个领域具体例子的分析方法及相应的结果。最后吴教授还谈到科研自信的问题。报告尾声,吴教授希望广大研究生要“打牢基础、开拓思维、善于总结”,在科研中勇于创新、敢于创新,树立起坚定的创新自信。两个小时的报告会,吴教授用自身的科研经历为我校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科研视角,带给大家不同的科研方法,使到场研究生深受鼓舞、启迪良多。整场报告会在热烈而融洽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吴教授作报告 由研究...
13
2015-11
11月11日上午,我校2015年博士生学术论坛暨中科协、新华网主办的大型科普活动“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系列学术报告在雁塔校区工科楼一楼报告厅成功举行。我国著名电机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顾国彪院士应邀为我校师生作了题为“科技走向工程—科技工程发展与创新人才成长”的主题报告。中科协“科普中国——科技前沿大师谈”项目主任冯华,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机电学院以及近300名研究生一同聆听了报告。报告由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牛荻涛教授主持。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上,顾院士结合三峡发电机研发案例,带领广大师生感受了三峡发电机建设中的艰难历程,更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自主创新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顾院士作报告 顾院士生动而又亲切的语言,使得整场报告会像是一场与师生们的“谈心会”。通过谈自己成长中父亲的教育,告诉大家一定要对我们中国自己的科技和产品充满坚定的信心和信念,相信中国终有一天会超越西方发达国家;通过直言当前中国科学界和企业中受“仿制”思想影响,制造出很多“山寨”成果,顾院士担忧我国的...
03
2015-11
10月29日晚,由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校研究生会主办,土木工程学院团委、研究生分会承办的“雁塔学术沙龙”系列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科研经验分享”报告会在土木楼二楼报告厅成功举办。此次学术交流会邀请到土木学院两位优秀博士代表王友德和代洁,他们分别从论文写作、学习规划等方面与广大研究生进行深层次交流和探讨,鼓励研究生开拓思路、寻求突破、潜心科研。 报告会现场 报告会上,两位博士分别从SCI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参考文献的查找与阅读、论文框架的建立、论文完成后的投稿等四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具体方法及过程,并结合自身学习经历,从制定学习目标、规划时间、完成目标等三方面分享了宝贵的经验,系统地阐述了研究生阶段如何合理地规划科研精力。随后,两位博士与同学们展开热烈互动,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详细解答,鼓励更多研究生参与高水平学术研究,勇于突破创新,并祝愿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学有所成。 博士生代表悉心讲解 本次“雁塔学术沙龙”系列之“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科研经验分享”报...
03
2015-11
为进一步激发我校研究生学术科研兴趣,切实加强我校高水平人才培养,10月29日下午,由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校研究生会主办,材料学院团委、研究生分会承办的“雁塔学术讲堂”系列之“走进烯时代”报告会在粉体楼一楼报告厅成功举办。 报告会现场 本次报告会邀请到我校材料学院张耀君教授,张教授以化合物“烯”为重点,探讨了其在新型材料研究与应用的现状和前景,为广大研究生进行了详细讲解,并鼓励大家勇于钻研,寻求突破,开拓创新。 张耀君教授悉心讲解 报告会期间,张教授首先结合当下科研热点,指出石墨烯等新型化合物的研究重要性,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石墨烯的制备方法和实际应用,紧接着详细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同时,张教授结合个人丰富科研经历,鼓励研究生在学术道路上始终保持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科研精神。随后在互动环节,张教授对同学们所提的问题与广大研究生一起探讨,他渊博的知识,严谨的论证,亲和的态度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本次“雁塔学术讲堂”系列之“走进烯时代”报告会的成功举办,拓宽了我校...
28
2015-10
为贯彻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陕西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更好地发挥归国留学人员的作用,帮助我校师生了解各学科领域国(境)外前沿研究动向,感受不同国家文化、风俗,进一步创造良好学术氛围,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不断推进我校的国际化进程,党委统战部继续联合学校有关单位,在我校开展归国留学人员系列报告。 2015年10月25日晚,由党委统战部、党委学生工作部以及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联合主办的留学归国人员系列报告会第二讲在草堂校区学府城12-201成功举行,报告会由学生处副处长张卫华老师主持,我校两百余名师生聆听了报告。 本次报告会主讲人为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分党委书记任勇翔教授,任勇翔教授曾在日本留学并多次赴国外进行学术交流,报告题目为“我眼中的世界和中国”。报告会从“我眼中的中国和西方”和“我心中的中国发展之路”两个方面展开。任勇翔教授通过大量的照片生动活泼地向大家展示了在日本、欧美的见闻,利用众多实例介绍了自己对发达国家在道德品质培养、敬业精神塑造、环境保护等方面经验的认识,并从师资水平、政府投入、社会力量...
28
2015-10
为进一步营造我校学术文化氛围,激发研究生参加科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的热情,不断提高科技学术论文的写作创新能力,促进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升,10月21日晚7:30,由我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校团委、校研究生会主办,管理学院团委、研究生分会承办的“学术论文撰写技巧”报告会在管理学院大楼八楼报告厅成功举行。 此次学术交流会邀请到管理学院两位优秀博士付汉良、李苗苗,分别从生活、科研与创新等方面与同学们进行深层次交流和探讨,鼓励研究生开拓思路、寻求突破、潜心科研。两位博士分别从学术论文前期准备阶段、资料收集、时间安排、个人经历等四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学术论文写作的具体方法。接着深层次地阐述了研究生如何发掘学术论文创新点,如何寻找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与科研创新思路。最后,两位博士与同学们进行了热烈互动,并对同学们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疑惑给出了详细而系统的讲解,鼓励更多研究生参与高水平学术研究、合理规划研究生期间的学术生涯。 本次“雁塔学术沙龙”系列之“学术论文撰写技巧”报告会,拓展了我校研究生的学术视野,激...
27
2015-10
编者按:10月16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对我校王树声教授的专题采访,该报道就王树声教授长期以来对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理论的发掘与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访谈。 城市作为一个国家文化的载体和重要标志,不仅是休养生息之所,更承载着人们的理想、情感、艺术和价值观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王树声说:“人在规划建设城市的时候,早已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放在物质空间里了,从一地城市,便可窥得一方之文化境界。”基于这样的认识,他在读大学时就产生了现代城市规划设计应从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中汲取营养的想法;读硕士研究生时,两件事加深了他要把这个研究做成的信心:一是建筑学家吴良镛先生到学校讲学,以宋代《平江府图》和《静江府图》为例,讲述中国古代将城市建设同周边山水环境作整体考虑的规划理念及其现代意义;二是寒假在家乡再次读到了少年时代看的《闻喜县志》,从清康熙时翟凤翥所撰《涑水塔楼记》中,他认识到其体现的环境设计理念与方法,发现了地方志的新价值。 此后,他带领团队的老师和学生开始了对中国城市历史地图和文献的挖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