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016-05
2016年4月28日,Wiley国际出版集团携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办“Wiley材料学高峰论坛”。本次论坛旨在为从事材料科学与技术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学术交流和展示最新科研成果的平台,论坛邀请我国西北地区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的知名专家以及Wiley材料学编辑团队进行主题发言,探讨了材料科学多个热点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加强了西北地区材料科学相关领域的学术交流,现场参会人数超过200人,其中,会议网络直播的最高在线人数也到达40人。此外,“西安地区高被引作者奖”也在这次会议上颁发。该奖项用以表彰西安地区在Wiley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的青年优秀人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云斯宁老师获此殊荣,并受邀在此次高峰论坛做获奖者嘉宾报告。 Wiley亚太区出版总监José Oliveira博士(Small主编)为我校云斯宁教授颁奖 云斯宁教授做获奖者嘉宾报告 关于此次Wiley材料学高峰论坛相关信息,参见Wiley中国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官方介绍。 Wiley MaterialsViewChina对此次“Wiley材料学高峰论坛”的介绍:www.materialsviewschina.com/2016/04...
13
2016-05
5月10日上午,由我校刘晓君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面向“十三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转型发展中陕西省公租房、棚改安置房和住房租赁市场与存量商品住房市场有效衔接研究》项目启动会在我校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召开。启动会由科技处副处长闫增峰主持,项目首席专家刘晓君教授出席启动会并做重要讲话,子课题负责人兰峰、郭斌、杨建平、李玲燕及课题组研究骨干和科技处工作人员等参加了启动会。 项目启动会上,闫增峰副处长首先传达了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关于陕西省面向“十三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专题会议精神,并对项目的立项背景及结题要求等有关事项做了说明。子课题负责人李玲燕副教授对项目实施的背景、主要内容和预定目标等情况做了简要介绍。 随后课题首席专家刘晓君教授做了重要讲话,她强调了研究项目的重大意义,希望课题组围绕项目计划目标积极开展工作,将重大项目做好,取得创新性研究成果;同时希望大家要充分认识到项目实施的艰巨性,时间紧、任务重,要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工作,定期召开例...
13
2016-05
2016年5月11日上午,由科技处牵头,国资处、人事处、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财务处、学科办、产业处、发展规划处、总务处等部门和校内专家组成的检查组,检查了我校陕西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黄金与资源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情况。 检查组首先在郝际平副校长的带领下到我校陕西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黄金与资源重点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查。随后,全体成员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召开了检查汇报会,分别听取了陕西省纳米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陕西省黄金与资源重点实验室和陕西省耐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的工作汇报。 会议由科技处处长武乾主持,各相关职能处室负责人及校内专家就现场检查的情况和建设工作汇报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最后,郝际平副校长就本次检查工作的目的、科研平台在学校的重要意义等方面做了总结发言。郝校长强调指出,校内专家和职能处室的就现场检查的情况和建设工作汇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非常中肯,希望相关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要认真吸收和采纳,结合我校实际状况,认真...
09
2016-05
日前,陕西省科技厅陆续公布了2016年度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结果,我校共有74个科研项目获准立项,其中包括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6项,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1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项目48项,其他计划类项目19项,获批资助经费总额达843万元。获准项目的数量和获批资助经费总额分别较上年增长了37%和129%。 陕西省科技统筹创新工程计划项目系陕西省重大科技项目,旨在推进科技成果在陕西就地转化,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陕西,为西部强省建设提供创新引领和强大科技支撑。2016年度,我校共申报该类项目6项,获准立项6项,获批经费总额487万元,立项率为100%,远高于全省该类项目的平均资助率。此外,陕西省首次设立省重大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我校共申报此类项目6项,获准1项。 以上成绩的取得,源于学校、学院及广大教师的共同努力。2015年申报期间,学校密切联系学院,积极动员教师,挖掘潜力;在申报过程中,高度关注重大、重点项目的申报,同时注意引导教师申报符合自身研究方向和学科特点的项目;申报后,紧密跟踪项目评审进展情况,努力提...
04
2016-05
近日,由我校刘晓君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牵头申报的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面向“十三五”重大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转型发展中陕西省公租房、棚改安置房和住房租赁市场与存量商品住房市场有效衔接研究》获准支持。该重大项目由4个子课题成,课题负责人分别为兰峰教授、郭斌教授、杨建平教授和李玲燕副教授。这是我省首次组织的面向“十三五”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项目,也是我校首次获准的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研究项目。 刘晓君教授及其研究团队自1984年以来,根植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优势学科,紧盯区域城市建设与管理中的热点问题,在陕西省及西安市房地产经济与管理、住房保障理论与实践、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开展有针对性的决策支持工作,研究成果及对策建议均被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西安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西安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等部门直接采纳,并上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批准,转化成了有关政府文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本重大项目以陕西省房地产市场转型升级为背景,以存量商品住房市...
22
2016-04
4月20日,教育部公布了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我校建筑学院杨柳教授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这是我校教师首次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经过学校推荐、通讯评审、会议答辩、人选公示、评审委员会审定、聘任合同签订等程序,最终确定入选人员。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为提高中国高等学校学术地位,振兴中国高等教育,于1998年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高层次人才计划。为贯彻 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从2011年起实 施新的"长江学者奖励计划"。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开始设立“青年学者项目”。 2015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共入选412人,其中特聘教授152人、讲座教授49人、青年学者211人。 相关简介: 杨柳,女,1970年10月出生,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陕西省首届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
21
2016-04
4月20日晚7:30, 曾四次登上央视《百家讲坛》栏目的著名学者于赓哲教授获邀来到我校草堂校区,在2016年读书月之名家讲坛活动中作为主讲人,为广大学子带来了题为《长安城》的专题报告。 于赓哲教授做精彩报告 于教授专业造诣精深,他的讲座从隋唐长安城的规划建设开始,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介绍隋唐长安的社会生活,将千余年前的长安城鲜活立体地展现在广大学子 面前。于教授的报告论证严谨,图文并茂。激情洋溢的精彩讲演深深吸引了在座的学子。他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纠正出了很多影视广告作品中的史误。现场笑声不 断,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2016年读书月活动邀请于赓哲教授作为名家讲坛主讲人,其用意在于通过让学生聆听高端讲座,与大师零距离接触,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激活人生理想。 相关简介: 于赓哲,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隋唐史研究专家。曾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民族研究》等权威、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 篇,多次获得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陕西省高等院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
21
2016-03
日前,新华社发布了《中国历时12年整理出1400座古城的“规划经验”》的新闻通稿,对我校王树声教授学术团队历时12年研究编著完成《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全书18卷)的重大科学成果进行了报道。新闻发布后,被《新华每日电讯》《陕西日报》《南方日报》等14家中央及省(市)级主流新闻媒体报道,新华网、环球网、光明网、解放网、中国青年网、凤凰网等60多家权威网络媒体亦给予广泛报道,反响强烈。 据悉,《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针对当代城市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我校学科优势,发挥团队作用,开展对中国古代都城、省城、府城、州城、县城等1400余座城市的基础研究,着重从“图”和“文”两方面总结中国古代城市的规划经验和建设理念。该研究涉及各类历史文献3000余部,收录与中国本土城市规划有关的城市图3500余幅,整理研究城市规划经验3700余条。 两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吴良镛先生对该成果予以高度评价,他认为王树声教授的此项成果形成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的典范,有利于城市和地区人居环境规划建设的继承和创新。中国工程院院士、...
10
2016-03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高水平大学与世界知名大学和机构的合作,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满足国家急需专业、学科领域高素质国际化人才培养需求,国家留学基金委自2012年起设立并实施了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 基于与美国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多年的合作,国际交流合作处与教务处协作整合材料积极申报,努力争取,成功获准2016年西建大优秀本科生赴美国阿肯色大学小石城分校的国际交流项目,争取到5名国家公派名额。2016年陕西省仅有5所省属高校获批此国际交流项目。 此项目是我校争取到的第一个本科层面上的公派留学项目,为优秀本科生出国留学开辟了渠道。今后学校将继续努力争取,开辟更多的本科生公派出国留学渠道。 我校将于2016年3月初开始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申报工作,申报通知登录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处网站http://xy.xauat.edu.cn/wsch/news.asp?id=284&bh=2897查询。有关项目的详细信息,请登录国家留学基金委网站2016年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专栏http://www.csc.edu.cn/chuguo/s/357查询。 (来源:国际处...
04
2016-02
2016年1月,《科学中国人》刊登了对我校云斯宁教授题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破局之道——记新能源材料研究专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云斯宁教授》的专题采访,该报道就云斯宁教授长期以来对新能源材料研究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访谈,现全文予以转载。 如果电池有心,想必今时今日也会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自从《华尔街日报》发文称“科技世界正在因电池技术进展缓慢而百般烦恼”之后,未来科技就被描摹成了强悍而无奈的巨型机器人——制作精良、无所不能,却因缺乏一枚高效、稳定的新能源电池而无法施展万般抱负。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新能源材料专家云斯宁因此在实验室度过了更多周末时光,与“革命性突破”等浮夸的字眼相比,他相信脚踏实地才能更迫近真理,才能让梦想照进现实。 坚守初心 2013年,云斯宁教授与大连理工大学马廷丽教授牵头,由国内众多科研单位成就卓越的科学家参编,共同编著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从理论基础到技术应用》一书正式出版。作为我国第一本全面介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的专业书籍,它的问世,让世界看到了在新...
18
2015-12
依托我校建立的国家城市非传统水资源开发利用国际合作基地(以下简称“国合基地”)近日与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以下简称“宜兴环科园”)签订了战略合作共建协议,这是国合基地经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平台后按照要求,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加速高水平基地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宜兴环科园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是我国唯一以发展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在协议的框架下,宜兴环科园将作为共建单位全面参与并支持国合基地建设,共同打造高水平的国际交流、项目合作、技术引进提升和再创新的科技平台。与此同时,国合基地将在宜兴环科园“十三五”建设环科新城的重点项目中,全面提供与水生态环境建设相关的技术支持,并建立“城市水资源开发与水环境改善国际科技合作中心”,承担宜兴环科园委托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工作,全方位支持宜兴环科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12月14日,宜兴环科园举行了环科新城水生态环境系统建设研究报告会,王晓昌就依托于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研究编制的...
18
2015-12
12月16日上午,学校在行政楼五楼会议室举行仪式,授聘工程力学专业83级校友,南非科学院院士孙博华教授为我校荣誉教授,校党委书记高明章在仪式前会见了孙博华院士,校长苏三庆为孙博华院士颁发了荣誉教授聘书。 孙博华院士于1983年毕业于西安公路学院工程力学专业,1983年至1986年在我校结构力学专业师从黄义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在兰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在清华大学完成二年博士后研究。1991年,他作为研究员留学荷兰,1992年以洪堡学者身份在德国从事研究。2000年,37岁的他被南非半岛理工学院聘为终身正教授,成为南非历史上最年轻的工程学教授之一,同时担任几个国际刊物和丛书的编委和主编。孙博华在应用力学、智能复合结构和微机电系统等领域造诣很深,特别是在壳体理论、智能压电驱动器,微机电陀螺芯片上成就显著,曾先后发表近百篇有影响力的学术论文,另外还编著有4部英文专著。2010年荣膺南非科学院院士,并入选为南非皇家学会会员。孙博华院士是登上南非科学界最高殿堂的华人科学家,曾于2010年被评选为海外华人十大新闻人物。 授聘...
16
2015-12
12月13日上午,我校2015年度共青团工作培训班第三讲—“共青团与新媒体工作”在工科楼一楼报告厅顺利举办。报告邀请团中央新媒体处闫光宇老师为培训班学员做专题报告培训,全校各院(系)党委副书记、团委书记、教工团干部、学生工作干部和部分学生干部参加了培训,培训会由校团委副书记任建国主持。 任建国老师首先致开幕词,并对闫老师的出席表示由衷地感谢。报告期间,闫老师从新旧媒体的负面效应出发,阐述了网络谣言对我们生活工作的消极影响,明确了严以律己、远离谣言的重要意义。闫老师指出,新媒体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和便捷,学习媒体融合发展是新时代的大势所趋。他强调,把握好新媒体的作用对共青团工作至关重要,团干部应当主动加强新媒体观念与运用能力的培养。 随后,闫老师指出,网络谣言是互联网重大隐患之一,盲目造谣、信谣、传谣导致社会诚信的缺失,严重冲击团干部的是非判断能力。他以真实的网络案例为反面教材,以共青团风气纪律教育为主要内容,对建设务实清廉的团干部队伍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团干部应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