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下简称西安建大)是由原东北工学院、西北工学院、青岛工学院和苏南工业专科学校的土木、建筑、市政系(科)整建制合并而成,积淀了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最早的一批土木、建筑、环境类系(科),时名西安建筑工程学院,是新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本科学制的建筑类高等学府,我国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原冶金工业部直属重点大学。学校具有良好的体育传统和深厚的体育历史文化。1958年,学校获得“全国体育运动红旗院”的称号(全国仅有5所高校获此殊荣),贺龙元帅亲授锦旗,这对学校大学文化塑造、大学精神培育、师生情怀涵育产生了深远影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学校紧紧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跳出体育看体育、用好体育抓思政”的育人理念,学校全面总结并校65年的办学经验,提出文化铸魂工程,开启体育运动红旗院精神传承行动,深挖学校体育中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历史传承,持续推动外在体育锻炼、体育竞技与内在体育素养、体育精神的有效衔接,深化体育元素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发挥学校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育人价值。
图1 红旗院精神雕塑
二、主要做法
体育是培养学生身心健康、社交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规则意识、团队协作、自我挑战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体育比赛中的胜负、规则约束等也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纪律意识。思政教育则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思政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思政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将体育与思政相结合,可以相互促进,更好地实现育人目标。例如,在体育比赛中,学生需要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团结协作,这些正是思政教育中强调的价值观。同时,思政教育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体育比赛的意义和价值,增强他们的体育文化素养。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20〕36号)中指出,学校体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性工程。大学体育更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性工程,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以弘扬“体育运动红旗院”精神为核心,通过体育环境浸润、体育精神引领、体育教学筑基、体育竞赛赋能、体育活动塑形等方式,致力于体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工作,提高公共体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夯实学科专业建设基础,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逐渐形成公共体育教学和体育专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
(一)系统设计,建设“体育+思政”育人体系
学校坚持以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综合素质为目标,把体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以学校体育为抓手,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服务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将体育思政育人纳入顶层设计,将“体育运动红旗院精神”传承行动纳入学校年度重点目标任务,明确体育思政育人工作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基本要求。学校通过制定《传承“体育运动红旗院”精神,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实施方案》,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部门分工协作的体育思政育人工作机制。通过传承一个精神、构建两个体系、夯实五项工作,着力建立多样化、现代化的高质量体育育人工作体系,以学校体育工作创新发展持续推动体育教学、体育竞赛、学生群体活动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并进,稳步提升以体育人的工作实效。
学校结合历史传统、办学特点、校园环境、师生需要以及学校优势体育项目科学规划和发展校园体育环境,在草堂校区体育运动中心建设体育文化长廊,通过体育历史影纪引导学生对建大体育的认知、认同,收获体育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爱国、爱校的家国情怀,发挥体育文化的导向功能,达成育人目的。以升级体育场地设施,内化主题,夯实文化育人的物质载体。建设校园红色体育打卡地,以提升现有体育场地品质,挖掘场地内涵为抓手,在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形态机能的基础上实现体育文化的浸润与内化。
图2 体育文化长廊
(二)赓续基因,凝练“体育+思政”精神内核
50年代办学之初,学校就坚持体育与教育并重的教育方针,克服体育场地不足、体育设施匮乏等困难,创造一切条件开展群众性劳卫制体育运动,获得“全国体育运动红旗院”的光荣称号。六十余年来,“全国体育运动红旗院”红色锦旗成为建大体育的精神底色,并逐步凝练为“迎难而上、敢为人先、团结拼搏、自强超越”的精神实质。学校在“体育+思政”育人的工作实践中,注重以红旗院精神培根铸魂。通过规范课件,讲好一年级新生的“第一堂体育课”,全面解读“体育运动红旗院”精神的深刻内涵,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开设体操、武术等课程,将女排精神、中华体育精神等融入体育教学中,帮助学生提升体育核心素养,构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图3 太极拳教学培训
立足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学校坚持兼容并蓄、积极参与,以交流实践推动文化传承,浸润学生心灵。2016年,学校参加第二届中法大学生体育文艺周交流活动,学校女子足球队代表陕西省与法国女子大学生代表队交流学习,书写中法大学生足球文化交流的新篇章;由毕业生组建的“建大校友”足球队常年活跃在省级和全国群众性足球比赛中。从在校学生成为毕业校友,从感受体育文化到传承体育文化,通过比赛交流,建大足球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学生也真正实现体育文化的内化与表达;学校还将大型体育赛事作为“体育+”思政育人的大课堂,2021年300余名师生参与第十四届全运会的执裁与服务,2022年20余名学生参与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火炬传递组织工作,2023年选派25余名学生参与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学生充分体验优秀地方文化、赛事文化、运动项目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参与实践为平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切实提升综合素养。
图4 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启动仪式
(三)强化融入,提升“体育+思政”育人实践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始终紧盯体育教学改革,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在一年级构建以行政班为单位的“基本素质+传统体育项目”教学模式,将培养团队精神、激发集体荣誉感教育融入体育教学中。二年级构建以学生需求和学院特色为导向的运动项目选课模式,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助力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努力打造有强度、有温度的体育课堂。改革体育教师职称评聘和考核评价制度,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体育教师身在课堂、心在课堂,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者、组织者、践行者。深入挖掘学校体育中的思政元素,推进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并进,将习近平总书记体育思想、中华体育精神、中华民族优秀体育文化等作为思政资源有效融入体育教学,确保“体育+思政”育人有举措、有成效。
图5 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后的第一堂体育课
构建多形式、多层级、广覆盖的体育竞赛体系,全面提升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学校根据参赛学生范围,将体育比赛体系分为三个层级:第一层级为面向普通学生,以专项教学班为单位的体育项目技能比赛,实现全员参与、人人参赛,旨在培养学生尊重健康、热爱体育的良好习惯;第二层级为学院内涵盖“三大球、三小球”和游泳等在内的专项比赛,彰显学生团结拼搏、传承奉献的体育精神,实现以比赛锤炼意志品质,完善健康人格的体育教育目标;第三层级为校内高水平体育竞赛,为运动员选拔、强化运动队力量搭建平台,做好能力突出、素质过硬、成绩斐然的体育竞技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三级赛事的构建,在全校营造出天天要锻炼、周周有活动、月月能比赛,全年不断线的体育文化氛围,增强了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感、获得感和幸福感,确保“体育+思政”育人有载体、有特色。
图6 大学体育进阶式综合育人框架
(四)丰富形式,培育“体育+思政”精品活动
让优秀师生成为“体育+思政”育人的重要力量,学校打造了体育导师、体育导生、红旗院志愿服务队三支团队,为全校学生科学开展体育锻炼、有序进行体育活动、有效提升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指导与服务。学校一方面建立体育导师库,为10余个学院配备体育指导教师、体育班主任,通过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让骨干教师、教师党员在授业解惑,传授体育技能的同时“传道”。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发挥同伴教育的积极作用,以体育导生实践全过程陪伴、持续指导的“教练”职责,带动广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养成运动习惯,外化体育精神,提升意志品质。五四青年节期间,学校举办荧光夜跑活动,1000多名学生报名参加,将青春活力与红旗院精神深度融合;运用“乐跑体育”APP,督促学生参加课外锻炼,有效延长体育课堂的时间与空间,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体育第二课堂,不断推进全程育人工作走深走实。
图7 2023年五四荧光夜跑
用群体活动为学生思想塑形,学校通过创新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丰富群体活动内容确保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乐趣、全面成长。学校体育工作委员会每年都会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结合学生兴趣爱好与成长发展需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体活动。通过内化主题,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健康成长。其中,包含全员广泛参与的传统活动,如阳光体育设计方案展示大赛、校田径运动会、冬季越野赛和体能大赛等与新型体育活动相结合,如定向越野大赛、体能大赛和院旗接力赛等。参与学生近万人,旨在培养学生尊重健康、敢为人先的体育精神;有集合学生兴趣爱好开展的体育类社团活动。
图8 首届定向越野比赛
三、成效启示
学校以“传承体育运动红旗院”精神为基础,积极推动“体育课程、体育赛事、校园体育文化”三个课堂有机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点在课程思政中“融得进、落得实、看得见”,达成公共体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体育+思政同向同行的协同效应,成效显著。
2018年学校受邀参加北京大学主办的“百年大学,百年体育”高层论坛,体育学院院长做专题发言,得到与会嘉宾的高度认可;2019年学校受邀参加全国大学生网球比赛校长论坛,以“弘扬体育红旗院精神,践行新时代高校网球运动的育人功能”为题的专题报告获得好评。2020年10月,《陕西日报》以《象牙塔里从补齐缺失的体育课开始》为题,介绍学校体教融合、体育育人的实践特色,得到社会和同行院校的一致肯定。人民网、中青网等对学校承办的大学生网球赛、“中法大学生体育文艺周”等体育文化活动多次进行宣传报道,微博、微信转载量高。在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召开期间,陕西广播电台等相关媒体宣传报道学校“体育运动红旗院精神”丰厚的历史底蕴与体育思政育人成效,西安建大“体育+思政”育人模式受到广泛关注。
新时代,学校还将继续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契合教育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创新发展体育思政育人工作,以课程教学为基石,以“勤练”“常赛”为抓手,以“体育大思政”为突破口,将历史积淀与时代需求有机结合,让建大体育成为学生终身受用、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