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2021-11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公布了中国有色金属创新争先计划获选名单,我校王快社教授负责的“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创新团队”成功入选。 中国有色金属创新争先计划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于2020年设立,旨在奖励在有色金属领域得到公认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研究团队,激励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团队在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或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突出成就和重要贡献,推动持续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以及社会进步。 我校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制备与加工创新团队成立于2007年,以“功能材料加工国家联合地方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科研平台为依托,王快社教授为团队带头人,成员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近年来团队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人获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人入选陕西省“百人计划”青年学者,1人入选陕西省“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入选陕西省“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3人获陕西省“科技新星”人才称号。团队立足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以高性能有色金属制备与加工为主攻方向,2016年以来团队成员主持完成国家级科研...
15
2021-10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化学与化工学院董社英教授团队师资博士后陈浩在胺基固体CO2捕集材料的制备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Robust structure regulation of geopolymer as novel efficient amine support to prepare high-efficiency CO2capture solid sorbent”(地质聚合物结构调控作为新型有机胺载体制备高效固体CO2捕集材料)在国际化学工程领域权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化学工程)发表。陈浩博士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该科研成果的唯一完成单位。 该论文对地质聚合物作为有机胺载体的可行性及特征进行了初步探究,并进一步提出了酸脱铝改性地质聚合物强化其载胺性能的策略,该方法将地质聚合物表面硅羟基含量提升到4.25 mmol/g,为有机胺APTES的嫁接提供了充足的活性位点,载胺量达到3.5 mmol N/g。与传统SiO2基多孔材料相比,以脱铝地质聚合物为载体制备的固态胺具有更高的CO2吸附容量和更低的再生能耗需求,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聚焦于化学反应工程、环境化学工程和材料合成...
14
2021-10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材料学院云斯宁教授“新能源材料”研究团队在国际工程技术领域权威英文期刊Small(2020影响因子:13.281)上在线发表题为“Desig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Outstanding Tri-Iodide Reduction of N-Coordinated Magnetic Metal Modified Defect-Rich Carbon Dodecahedrons in Photovoltaics(设计并理解光伏器件中氮配位磁性金属修饰多孔碳十二面体优异的碘还原性能)”的研究论文,论文介绍了一种便捷的后金属掺杂缺陷工程设计策略,可在碳材料引入外部缺陷(金属和非金属掺杂等)的同时构筑丰富的固有缺陷(多空结构),以改善碳材料的催化性能。云斯宁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第一作者为我校硕士研究生孙梦龙。研究生孙梦龙于2018年从我校华清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考入材料学院材料学专业,指导教师为云斯宁教授。 论文以ZnCo-BZIF为前驱体模板,设计了N-配位磁性金属Co修饰的碳十二面体催化剂(Co-NPCD),进一步以乙酰丙酮铁为铁离子前驱体,采用后金属掺杂缺陷工程设计策略,构筑了N-配位双磁性金属(Fe、Co)修饰的多孔碳十二面...
10
2021-09
建大新闻网讯 2月和3月,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磊副教授课题组分别在国际学术期刊《Fractals》(分形)和《Construction Building Materials》(建筑工程材料)发表4篇研究性论文,系统研究了分形理论在混凝土工程领域的应用。《Fractals》属于数学领域“Geometry and Topology”(几何和拓扑结构)行业的顶级期刊,2021年影响因子为3.665,中科院分区1区Top期刊。《Construction Building Materials》属于工程领域“Civil and Structural Engineering”(土木及结构工程)、“Building and Construction”(房屋建筑)和“Materials Science”(材料科学)行业的著名期刊,2021年影响因子为6.141,中科院分区2区Top期刊。这4篇论文均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为王磊副教授,课题组研究生郭凡星、金敏敏和罗如意等参与研究。 分形几何学主要研究自然界中的不规则和随机现象,分形理论可定量表征物体在不同尺度的复杂性和自相似性。近年来,分形理论逐步应用于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等领域。水泥基材...
09
2021-09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苏俊峰教授获得国际埃尼奖(Eni Award)科学秘书处提名,成为该奖项2022年度候选人之一。 国际埃尼奖由意大利跨国石油天然气巨头埃尼公司于2007年正式设立,旨在促进可持续能源和环境相关的研究,鼓励年轻一代的研究人员,推动能源技术开发以及能源变革,被誉为世界能源领域的“诺贝尔奖”。该奖项科学委员会成员来自于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剑桥大学等全球一流高校,获奖者大多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其中包括3名诺贝尔奖得主,目前尚未有我国学者获得此奖项。 苏俊峰教授,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期从事微污染水体生物处理理论与技术的研究。在地下水铁锰反硝化、生物诱导钙沉淀同步脱氮除氟、低碳源污水的深度处理及资源化等方面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研究成果对微污染水体生物处理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近三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期刊发表论文50多篇,影响因子(IF)高于9.0的期刊论文28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授权发明专利8项。 文字、图片:环...
31
2021-08
建大新闻网讯 8月12日至13日,地下空间空气环境保障国际会议线上论坛召开,本次论坛由国际地下空间环境学会主办,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承办、陕西省制冷学会协办。西安建大建筑设备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安桂教授,丹麦技术大学土木工程学院Arsen Melikov教授,瑞典于默奥大学应用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院长Thomas Olofsson教授,俄罗斯喀山国立建筑工程大学供热、供燃气与通风系副教授Arslan Ziganshin、新加坡国立大学能源研究与技术中心主任Poh Seng Lee博士分别做主题报告。行业内的专家、学者以及研究生、本科生等近300人参加本次论坛。 大会共设5个主题报告。李安桂教授作了题为“Thermal Environment and Ventilation Design in Tunnels”的报告,介绍了国内地下隧道空气环境保障研究进展及本团队研发的地下环境保障通风控制先进技术。Arsen Melikov教授以“Underground Spaces: Use of Occupant Centered Environment”为题解析了地下空间环境设计的任务及目标,重点介绍了以人为本的空气环境保障方法。Arslan Ziganshin以“Impro...
12
2021-07
建大新闻网讯 为开拓科研视野,提高科研能力,7月7日,信控学院特邀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海归终身教授曾大军,国家信息中心博士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磊进行科研交流及学术报告。院党委书记吴昊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科研交流会,宋丽君教授主持。 在交流会上,曾大军教授结合十二五到十四五国家发展规划向大家介绍科研方向的未来发展。他提到三点:一是科研工作者要根据国家战略部、科技部工作重点、最顶尖科研工程、科研体系树立科研目标,明确科研方向,做好科研规划。二是科研工作者要回归科研初心,科研工作中以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用科学方法完整体现科研新发现。三是科研工作者要勇于面对挑战,打开创新思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高科研项目完整性、可实施性。 参会教师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做了汇报交流,并就科研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问题与曾大军教授进行了讨论和学习。教师代表表示将在今后的科研过程中以解决国家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为目标,积极探索,以“钉钉子”的精神做好科研,为学校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日下...
06
2021-07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材料学院云斯宁教授团队在国际化学工程领域权威英文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期刊缩写Chem Eng J)上在线发表题为“A strategy for understanding the enhanced anaerobic co-digestion via dual-heteroatom doped bio-based carbon and its functional groups(杂原子掺杂构建表面官能团提升厌氧发酵系统的策略)”的研究论文。国际期刊《Chem Eng J》由瑞典创刊于1996年,著名出版商ELSEVIER出版,发表原创和新颖的基础研究,旨在提供一个国际论坛,以介绍原始基础研究,解释性评论以及对化学工程新发展的讨论。2020年收录文章约3000篇,其学术影响力在323个工程学科(Environmental Chemistry)期刊中排名第五(5/323);在272个化学工程(Chemical Engineering)期刊中排名第八(8/272);在100个环境科学期刊中排名第五(5/100)。论文第一作者为我校硕士研究生李冰洁,云斯宁教授为论文唯一通讯作者。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该论文的唯一完成单位。 论文采用N、S、P等杂原子掺杂,在生物炭表面构建了丰富的表面官...
06
2021-07
建大新闻网讯 近日,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雷琬莹团队在《Nano Today》上发表题为“Recent progress on black phosphorus quantum dots for full-spectrum solar-to-chemical energy conversion”(黑磷量子点用于太阳能转化的最新进展)综述性论文。《Nano Today》2021年影响因子为20.722,中科院JCR 1区Top期刊。该论文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为雷琬莹副教授,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葛广路研究员和刘刚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二维黑磷材料是继石墨烯之后发展又一单元素材料,在光电催化、器件、传感器、生物治疗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与二维结构相比,其零维量子点结构不仅保留了其特点,同时具备高比表面积、独特的能带结构、灵活的复合性等特性。论文归纳了黑磷量子点的制备方法,包括由上至下和由下至上的方法;分析了黑磷量子点在光催化应用中具备的独特特点:全光谱响应、高的光电子转化率、超长载流子寿命和高浓度活性位点;总结了基于黑磷量子点的纳米复合材料在光催化领域的最新进展:水裂解产氢、CO2还原...
01
2021-07
建大新闻网讯 据科睿唯安最新发布的2020年度JCR 期刊引证报告,我校王晓昌教授担任共同主编的Elsevier期刊—Journal of Water Process Engineering(JWPE)影响因子升高到5.485,在98种水资源类期刊中位列第9位,进入JCR Q1区;在143种工程化学类期刊中位列第27位,也进入JCR Q1区;在54种环境工程类期刊中位列第16位,仍为JCR Q2区。 JWPE以水处理工艺工程为特色,重点刊登给水处理、污废水处理、水再生与资源回收领域的高水平研究论文,涉及物理化学、生物化学、膜分离等多个技术领域。该期刊2014年创刊,2018年首次获得影响因子3.173,2019年影响因子为3.345,2020年跃升到5.485,是Elsevier期刊中影响力上升最快的期刊之一。该刊在我校设有编辑室,陈荣教授也出任JWPE编辑。迄今,我校在JWPE发表的第一单位论文有28篇,其中仅2021年就有16篇。我校参与国际SCI期刊编辑,既为国际水环境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为国内和校内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了高水平论文发表的平台,同时提升了我校环境学科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文字:环境学院
11
2021-06
讲座名称:为学之道:科学研究与人文素养 讲座时间:2021年6月15日 19:00 讲座地点:草堂校区学府城6-301报告厅 主 讲 人:邓明科 主办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南山书院 承办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02
2021-06
建大新闻网讯 5月31日,资源工程学院特请78级校友、中钢集团首席专家连民杰博士在工科楼三楼报告厅作题为“非煤矿山‘双标准’安全检查体系建设与实践”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资源工程学院副院长卜显忠主持,学院采矿、安全专业教师及全体研究生参加报告会。 连民杰从安全生产形势简介、安全检查方式、“双标准”安全检查体系创建、体系优点以及该体系在中钢矿业中的实践五个方面进行了分享交流。他强调了安全检查对于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工程实践中的安全检查案例,提出“安全检查标准化和标准化安全检查”的双标准检查体系,并详细介绍了如何在实践工程中创建和应用该方法体系。相比于传统的安全检查体系,该安全检查可以最大限度的提升检查成效,极大提高检查的专业性、系统性、安全性。连老师强调,“双标准”安全检查体系在隐患排查的同时,注重对影响安全体系运行关键要素--组织管理的检查,着重于隐患产生原因的关联性分析及改进措施的落实以及体系自我完善、自我提升的管理能力建设,其优点已在实践工程案例中得以充分体现与应用。...
01
2021-06
建大新闻网讯 为庆祝我国第五个科技工作者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师生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使命感,5月30日,环境学院邀请陕西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党双忍在草堂校区学府城6-301作报告。环境学院党委书记王劲松,文学院副院长刘莉,陕西省林业局办公室高?晗以及300名师生参加。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郑成华主持报告会。 党双忍以“当好秦岭卫士,守护国芯秦岭——新一代青年的生态使命”为题从地理、历史、人文、生态、伦理、游历和地质七个方面向同学们展现了秦岭之美和秦岭之伟大。随后从中国秦岭与世界脊梁、中国秦岭与中国国芯、中国秦岭与中华四宝、中国秦岭与陕西秦岭、秦岭保护之陕西模式、新阶段新理念新篇章六个方面详细讲解。他指出,秦岭连接东西,和合南北,泽被天下,提携着黄河长江,是我国的中央水塔,顶级的生态空间,是美丽的中国芯、世界物种基因库、中华地理自然标识、中国人的中央公园、中国中央造山带和地质博物馆。绵延的峰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中段13号 710055联系邮箱:news@xauat.edu.cn陕ICP备020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