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82205305-6612 邮箱:news@xauat.edu.cn 主办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设为首页
新闻爆料:029-88881234
本网供稿:108133970@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信息
 

牛津女孩王婧——讲述“我在牛津的经历”

来源:  日期:2005-12-23  浏览次数:

    12月22日晚,在环工大楼七楼报告厅,牛津女孩王婧作了一场题为“我在牛津的经历”的报告,此次报告以问答形式展开。在次之前,王婧在我校已经作过相关报告。

    晚七时,报告厅里已是座无虚席,王婧以一首优美的英文歌曲拉开了此次报告会的序幕。在讲到自己当时出国的动机时,她坦言,在经历过七年日本生活和六年的国内生活之后,她不断适应着一个又一个新的环境,她不想把现在拥有的当作一种理所当然,而是习惯并乐意于不断接受新的挑战。接下来的互动问答,无形中拉进了王婧和同学们之间的距离。

[现场问答]

:你在牛津大学经历了哪些困难,又如何克服?

——在牛津大学的第一年,每周都要完成两篇小论文,分别是经济学与管理学,老师要求的词数为1500左右,而自己往往写500字便无话可说了。特别是其中有一位的老师,对学生写的论文几乎无一例外的都要批判一番。但正是如此,让我学会了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书上的研究理论,也在以后的几次考核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论文一般由几个人完成?

——一般而言,刚开始是个人独立完成,到第二年时可以几个人共同完成相关的报告。

:为什么不选择读硕士?

——暑假的时候本来有这样的打算,甚至作了相关的准备,因为工作总有一些重复的东西,而读硕士每天可以学到新的东西,在智力方面提高更快。但是,学习是慢节奏的,时间上灵活,相比而言,工作有时间上的限制等压力,选择工作可以体验与学生完全不同的高压力的生活。而且,我想在工作了几年有了更多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之后,再考虑工作还是再学习,但目前还不排除继续读硕士的可能。

:对学习英文有怎样的经验及体会?

——我曾建议过别人学英语要每天早上读20分钟,但别人的反应往往是叫苦说“没时间”。其实,包括自己都喜欢以“没时间”为一些事情找借口,但是,一天24小时中挤20分钟确实是很容易的。具体而言,学英语还是要多听——每天保证10~20分钟听一些不是特别难的文章,但须认真;多说多读——经常大声跟着原声带朗读,并经常读一些英文报纸,英文小说等;多写—写,建议开始可以背诵一些经典的句子文章,将其用于自己的文章之中,如此有技巧的写。同时她还指出了,在听说读写中,听和说是最为困难的,因为你有办法选择自己的用词,却没办法选择说话者的用词。

:周六的英语四六级考试恰好与圣诞节是同一天,说英文的外国人在为自己的节日狂欢,而我们却在为他们的语言而无奈的考试,你如何看待这种事实?而且你有没有觉得当代的中国大学生正在逐渐的西化,你又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首先,我很同情你。其实在牛津时学校也尽量避免在留学生本国的节日那天考试,因为学生也很反感这种事。至于当代大学生的西化问题,我更愿意用“国际化”来形容,在中外思想的交融过程中肯定有矛盾的存在,也会在引进好的东西的同时,引进一些坏的东西,这又是必然的,没有人一开始就能分清楚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因而,我对这种国际化的现象是赞同的,但绝不赞同过分国际化而忘记了我们自己的传统。

:你认为中外的大学存在差距的原因是什么?

——首先,中国的大学在中国,外国的大学在外国,文化不同。其次,大学的体制。就招生体制来说,牛津就是通过递交申请,面试等程序,而中国仅仅是以高考成绩决定一个人可否进入大学。但是,如果将国外的模式照搬入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必然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显然是不合实际的,相反高考成绩是一个很硬性的东西,对中国而言,这种体制更实际一些。总之这种体制现在能够存在,而且是大范围的存在,就是符合中国的国情的
此外,针对一位同学提出我校开设双语班教学的问题,(即对于教师用中文讲尚且难以理解的工科理论,为何还要用英文教授?语言只是为了交流,教师授课应该用我们的语言。)出席此次报告会的副校长王晓昌简明扼要地谈及了为什么要学习英文这个让许多中国大学生仍然处在疑虑中的话题。他讲到:第一,英语是我们的科目之一,不得不学。第二,英语是有用的,而且不仅仅是对那些需要查阅外文文献的人。第三,学英文对训练我们的大脑很有帮助。王校长还介绍了自己学习英文的一些经验。

    最后王晓昌副校长为在场所有同学提出了两点希望:其一,要珍惜时间,多学一些东西。其二,要作出并作好自己的人生选择。

相关连接:

“牛津女孩”王婧和她对素质教育的思考

A Life In Oxford——牛津女孩王婧为建大学子讲述求学生活

建大附中王婧同学被牛津大学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