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82205305-6612 邮箱:news@xauat.edu.cn 主办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设为首页
新闻爆料:029-88881234
本网供稿:108133970@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资讯
 

201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公示信息

来源:  日期:2018-04-03  浏览次数:

 

一、项目名称

 

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居住建筑体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

 

二、项目简介

 

1)立项背景

长期以来,传统建筑行业发展缓慢,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传统粗放手工业生产方式仍占据主导地位,这同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文明建设极不相称,传统的生产方式已到了不得不进行变革的时刻。住宅建筑工业化是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在建筑全过程中采用标准化、工厂化、装配化和信息化的工业化生产方式,从而实现社会化的大生产,可实现建筑的高效率、高品质、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将对建筑产业带来系统性、根本性的重大变革,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主要技术内容

针对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城乡住宅面临的“抗震能力差、工业化水平低、资源消耗高、土地浪费严重”以及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发展迟缓、标准化设计理论不够完善、部品一体化关键技术研究滞后、高效连接技术研发不足、工业化建造安装技术水平低下、跨学科的集成技术不够成熟等技术难题,联合团队适应我国墙体材料革新、建筑节能及住宅产业化的要求,以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建筑技术等相关学科交叉为研究特色,以试验研究、工业化技术提升、中试生产线及示范工程建设为研究手段,创建了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体系成套技术,为我国尤其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和示范依据。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 绿色混凝土部品材料与基本力学性能;

(2) 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关键部品性能与标准化;

(3) 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新型连接技术与多道防线控制的抗震设计方法;

(4) 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体系工业化建造集成技术。

3)技术经济指标

(1)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制造、专业化配送、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速度快、效率高,装配化率达80%85%,建造工期极大缩短,两层民居主体结构7天封顶;

(2)采用居住建筑被动式设计理念,围护结构保温、承重一体化技术,房屋节能率达65%以上;

(3)结构自重轻,较传统剪力墙结构减轻30%;耐震性能优、整体性好,具有明确多道抗震防线;

(4)部品构件工业化生产(精度达到毫米级,误差0.005m),品质高、节能环保、低碳减排;

(5)部品构件水、电管线一体化设计、预埋,提高装配化率,显著减少内装工期(有效降低安装成本10%以上;缩短工期2倍以上);

(6)特色民居建筑风格与装配式结构深度融合,实现建筑设计多样性与标准化的有效统一;

(7)建筑节能设备技术优化集成(如地板辐射供暖技术、空气源热泵制冷采暖系统、污水收集系统、智能家居系统等),有效实现住宅建筑的高品质、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

(8)综合成本低,性价比高(比砖混结构、装配式框架结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分别降低0%5%15%20%20%以上),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4)促进行业科技进步作用及应用推广

项目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包括在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参加单位课题、陕西省13115项目等多项重大课题,在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居住建筑体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主编地方规程2部、工法5部、专著1部;授权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SCIEI检索40余篇;培养博士8名、硕士30名;并获2018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项目成果全面提高我国城乡住宅建筑的安全性及耐久性,提升住宅建筑的品质和功能,使其具有构件质量高、装配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大幅降低、绿色节能、集成化程度高、综合成本低等优点。2018 3月,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组织专家对其进行科学评审,评价结论:“项目研究工作全面、针对性强、难度高,在装配式建筑体系及集成技术方面的成果具有创造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应用示范。本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鉴定委员会一致通过成果鉴定。”

结合产学研联合模式,项目以“移民安置”、“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精准扶贫”等新型城镇化建筑和村镇特色民居自建房为对象,在陕西、河南、青海、四川等省市大力推广应用,建成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住宅建筑 50 余万平方米,特色民居工程 50 余处,与传统混凝土现浇结构技术比较,项目合计节约造价1.164 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

 

三、客观评价

 

1. 科技成果鉴定(或验收意见)

客观评价之一:科学技术成果鉴定(3项)

12018 3月,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组织专家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的“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居住建筑体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科学评审,形成评审意见:

“本项目适应我国建筑建造技术革新、建筑节能及住宅产业化的要求,创建了适应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体系成套技术。研究内容系统、全面,其成果对我国尤其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综上所述:“本项目研究工作全面、针对性强、难度高,在装配式建筑体系及集成技术方面的成果具有创造性,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我国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和应用示范。本项目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鉴定委员会一致通过成果鉴定。”

22017 9月,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组织专家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铁一局完成的“绿色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研究”成果进行了科学评审,形成评审意见:

“提交的技术资料基本齐全,符合科技成果评审要求。该项目主要针对纤维增强混凝土材料、复合生态墙结构体系、装配式结构体系性能与设计理论、装配式产品建造技术及产业化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装配式建筑的绿色材料应用、复合墙结构应用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主要的创新点是复合生态墙的研究以及预制混凝土叠合楼板的材料比对和结构形式比对试验。”

综上所述:“绿色装配式建筑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研究”成果专家组通过评审,认为其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2017816日,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在西安组织召开了“绿色装配式结构体系成套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科技成果评审会,专家经质询和讨论,形成以下意见:

“针对绿色材料研制、关键部品研发、结构体系设计、工业化建造集成技术及产业化基地建设五个方面对绿色装配式结构的住宅建筑的工业化关键技术开展了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已累计完成40万米建筑项目,为我国城乡住宅建筑工业化、节能一体化提供一定的技术理论与工程示范依据。研发了不同性能要求的多种纤维增强绿色混凝土材料,对其基本关系、力学、建筑物理性能等进行了深入分析。新型绿色材料的研制与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社会效益,申请国家专利2项。对装配式复合墙体、保温承重一体化复合墙体、绿色混凝土叠合楼板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提出结构关键部品基本力学性能指标的实用设计方法和连接件的设计方法及构造措施,编制了陕西省地方标准《装配式复合结构技术规程》DBJ61/T 94-2015。建成了陕西省绿色装配式结构部品产业化示范基地,形成了关键部品的生产方式及工艺,项目推广前景广阔。”

综上所述,该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客观评价之二:规程审查意见(2项)

12014 12月,陕西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设计、科研等单位的专家专家对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装配式复合墙结构技术规程》进行技术审查,意见如下:

“《规程》编制内容齐全,可确保装配式复合墙结构在设计、施工及验收中做到安全适用、节能环保、经济合理,通过审查。”

22017 9月,陕西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设计、科研等单位的专家专家对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村镇装配式承重复合墙结构居住建筑设计规程》进行技术审查,意见如下:

“《规程》编制内容齐全,引用标准准确,提出的设计参数和方法等符合村镇实际,适宜可行,创新性强,一致通过审查。”

客观评价之三:院士评价(3人)

周锡元院士、沈世钊院士、张锦秋院士对项目核心技术的评价:“研究成果在提高住宅结构安全性、实现快速建造、节能环保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建筑行业的科技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客观评价之四:支撑项目验收评价(3项)

1)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保障性住房新型工业化设计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2012BAJ16B02);20122015年。项目验收评价如下:

“课题验收材料完整、规范,符合验收要求。课题针对我国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特点,开展了保障性住房工业化设计套型标准化、部品标准化、厨卫标准化方面的研究与示范,构建了适用于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化套型、部品模块和适用于公共租赁住房的厨卫模块,形成了配套技术体系和一整套工业化集成应用方面的成果(标准图集、导则等),并进行了集成示范,培养了该领域技术研究与应用的人才队伍。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了3项示范工程建设,达到了课题示范的目的。课题厨究成果己在示范工程及其它工程中得到应用。”

综上所述,课题圆满完成了立项批复的任务内容,成果具有显著的创新性和推广应用价值,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专家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验收。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生态复合墙结构非线性行为与分灾优化设计方法研究(50908188);20102012年。项目验收评价如下:

项目按有关规定已审核完毕,准予结题。与本项目资助有关的后续成果,请您继续即使报送。

3)陕西省13115项目:生态节能复合墙结构设计方法与应用关键技术研究(2008ZDKG-76),20092011年。项目验收评价如下:

“项目紧密结合我国墙体材料的革新与建筑节能的需要,提出了生态节能复合墙结构体系,配置并研发了不同品种的生态墙体填充块材,开发了生态节能复合墙结构,取代传统粘土砖结构,解决墙体集承重、节能、环保、围护为一体的技术难题。项目在生态墙体材料、结构体系分灾抗震设计方法、新型节能复合墙板的施工工艺及结构的装配整体式施工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编制了技术规程、标准图集,提出了结构体系的实用设计方法,获得国家专利6项,推广3处示范工程,达到了实用化及产业化目标。”

验收委员会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客观评价之五:论文学术性评价

项目组成员陶毅教授关于FRP与混凝土粘结界面的模拟工作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引用。西班牙瓦伦西亚理工大学Jose R. Marti Vargas教授专门就这一成果发表了评论文章 “The authors should be complimented for producing this detailed paper of interest to provide a simple but robust FE model for capturing the bond behavior in the entire debonding process for the single shear test.(鉴于此文作者提出了一个简单但高效的有限元模型完整重现了整个剥离破坏过程,他们应该得到赞许。)

2.工程应用评价

本项目经济效益体现在同等品质条件下结构主体直接建造成本的降低:

l  经济效益

1)低层、多层、小高层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52万平米):

平均造价 1180 /平米;若采用传统混凝土现浇结构建造,平均造价约为 1400 /平米;每平米节约造价 220 元,节约造价 1.144 亿元。

2)村镇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特色民居自建房(50*200平米=1万平米):

平均造价 1080 /平米;若采用传统混凝土现浇结构建造,平均造价约为 1280 /平米;每平米节约造价 200 元,节约造价 200 万元。

3)与传统混凝土现浇结构技术比较,本项目合计节约造价1.164 亿元。

l  社会效益

通过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体系工业化集成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将有效解决我国当前城乡住宅面临的“抗震能力差、工业化水平低、资源消耗高、土地浪费严重”技术难题,全面提高我国城乡住宅建筑的安全性及耐久性,提升住宅建筑的品质和功能,使其具有构件质量高、装配施工速度快、劳动强度大幅降低、绿色节能、集成化程度高、综合成本低等优点,对传统城乡建筑行业带来系统性、根本性的重大变革,为我国尤其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和示范依据,有助于构建低碳型社会,实现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建造方式的根本变化

“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运用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来代替和改造传统的手工劳动及湿作业的生产方式,减少了人工操作和劳动强度,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了施工机械装备水平和施工水平,从而促进建筑产业的集聚和集约发展,实现包容性增长,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建筑质量水平大幅度提升

将绝大部分构件、部品、节点在工厂工业化预制,现场采用流程化、工法化的连接、安装技术,其工业化建造方式大幅提高产品质量和整体质量,基本消除了建筑工程中常见的渗漏、开裂、空鼓、房间尺寸偏差等质量通病,实现了主体结构精度偏差以毫米计算;结构自重轻,较传统剪力墙结构减轻30%;结构耐震性能优、整体性好,具有明确多道抗震防线。

(3)缩短建设工期,提高生产效率

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制造、专业化配送、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使得部品生产与建筑主体施工科学统筹、受时间及季节影响小、施工速度快、建造工期极大缩短,提高了工程建设效率和劳动生产率;部品构件水、电管线一体化设计、预埋,提高装配化率,显著减少内装工期,缩短内装工期2倍以上。

(4)节能环保、低碳减排,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节水约60%,湿作业显著减少;采用居住建筑被动式设计理念,围护结构保温、承重一体化技术,房屋节能率达65%以上;节约现场湿作业时间约1/3;节材约20%,无水平构件模板或少外架;节地约20%,提升空间和土地使用率。

施工工地整洁干净,减少事故率;工厂工地无污水污染; 施工无焊接光照,噪声大大减少;无扬尘,减少建筑垃圾。

(5)转变建筑工人身份,解决劳动力短缺、缓解劳动成本过高的问题

通过建筑产业化,加快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实现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身份的转变,降低工人们的劳动强度和安全事故的发生率,提高工人的素质,加快工业化建设;同时,部品构件均在工厂集中机械化生产,可以大量减少现场作业工人的数量,降低企业的劳务费支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6)综合成本低,性价比高

新型城镇化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居住建筑:多层、低层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在不明显提高造价的基础上,可完全取代传统砖混结构;小高层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可比传统混凝土结构造价显著降低。

村镇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特色民居自建房:技术集成度高、品质优、施工速度快、综合成本低,性价比高。

l  应用前景

住宅建筑工业化是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可实现建筑的高效率、高品质、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同时,也是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20169月《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指出: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达到30%。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全部出台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相关政策文件。

依据“十三五”规划纲要,我国将建成6000个美丽乡村、培育1000个特色小镇、确保7000 多万人如期脱贫,新型城镇化建设规模十分巨大;另外,仅陕西农村每年的自建房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未来5年,中国农村自建房市场规模将累计达到2.5万亿元,以绿色工业化生产方式建造村镇房屋,拥有巨大的产业前景,在全国范围内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空间十分巨大。

 

3.重要科技奖励

2018..03获得“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体系关键技术与产业化应用研究”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

 

四、主要知识产权目录(限10条,与推荐书主件一致)

 

五、推广应用情况

项目以新型城镇化居住建筑和村镇特色民居自建房为对象,采用“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专业化运输→装配化施工→一体化内装”的工业化建造技术流程,依托工业化生产基地及游牧式生产基地,在陕西、河南、青海等省市大力推广应用,建成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住宅建筑50余万平方米,特色民居自建房50余处,节约造价1.164 亿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市场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1)项目依托工业化部品生产基地

(1)西咸新区矩阵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绿色部品生产基地

三原矩阵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是西咸新区矩阵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绿色部品生产基地(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建设),也是陕西省首座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示范化部品生产基地,集研发、展示、生产于一体,占地约 50亩。具备承重保温一体化复合墙、承重复合墙、桁架筋叠合楼板、雨棚、叠合梁、复合女儿墙、楼梯、阳台板等部品的预制生产能力,研发关键部品的移动式与游牧式生产中试生产线,可年产部品构件30万平方米,辐射三原县周边150公里范围内的建设需求,对快速发展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技术、提高区域影响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

(2)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部品生产基地

陕西中天建筑工业有限公司位于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周陵新兴产业园内,公司占地154亩,规划产能20万立方米,总投资4亿元,可满足100万平方米的建筑产业化需求。厂区内拥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部品制造综合生产线,配备边模输送机、数控划线机、混凝土送料机和钢筋自动下料机等先进设备,采用数控全自动钢筋桁架焊接技术、混凝土蒸气养护等先进生产技术,可生产叠合楼板、楼梯、飘窗、隔墙板等各种大中小型PC构件。

 

2)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新型城镇化居住建筑(50余万平方米)

银川市解放军68261部队司卫大队营房工程(4层、2栋、约7200平米)

银川市霄霞景观工程公司家属楼工程(12层、2栋、约2.4万平米)

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中州御府项目(8层、12层、25栋、约23.3万平米)

河南省平顶山石龙区玉兴花园项目(6层底框、8层、9层、约5万平米)

河南省平顶山石龙区社会养老服务中心(6层、约7千平米)

河南省平顶山石龙区国家保障房项目(11栋、11层、约7万平米)

北京师范大学西宁实验中学项目(6层、约1.6万平米、乙类建筑)

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云岭青城·颐园10号楼(11层、约5千平米)

陕西省三原矩阵住宅工业有限公司部品生产基地办公楼项目(2层、1千平米)

陕西省蓝田县大河村村委会精准扶贫项目(1层、1套)

陕西省陇县天成镇八龙潭扶贫项目(1层、4套)

陇县天成镇移民安置项目(5栋、6层、约1.2万平米)

高陵世洁环保化工厂宿舍楼(4层、3200平米)

雁翔文化产业创意谷住宅区一期A标段(4栋、约10.9万平米)

3)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特色民居自建房(50余项)

陕西省三原县绿色装配式复合部品生产基地特色民居展示房(徽派、欧式、关中风格)(2层、3套)

陕西省阎良区北屯镇关中民居项目(2层、1套)

陕西省三原县义和村关中民居项目(2层、1套)

陕西省户县庞光镇王寨村徽派民居项目(2层、1套)

陕西省乾县大杨镇杨汉村关中民居项目(2层、1套)

陕西省三原高渠乡河槽村欧式民居项目(2层、1套)

陕西省富平县程郑村徽派民居项目(2层、1套)

陕西省户县石东村徽派民居项目(2层、1套)

陕西省三原县大寨村欧式民居项目(2层、1套)

陕西省彬县义门镇徽派民居项目(2层、1套)

陕西省永寿县甘井镇北庄村徽派民居项目(2层、1套)

陕西省宁强县骆家嘴村灾后生态农居房屋重建项目(1层、20套)

新疆昌吉榆树沟示范——装配式复合结构牧民定居工程(1层、10套)

 

六、主要完成人情况

姓名

黄炜

排名

1

行政职务

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助理

技术职称

教授

工作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完成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本项目技术负责人、发明人;负责技术研发、标准制定、绿色工业化基地总体规划、工程技术应用及推广全过程等;对项目创新点1~5均有重要贡献;

2)主编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2部、部品构件工法5部、专著1部;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参加单位课题、陕西省13115项目等多项相关课题;

4)获2018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5)授权相关技术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

6)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SCIEI检索30余篇。

姓名

职建民

排名

2

行政职务

中心主任

技术职称

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负责建筑、结构及设备系统的协同设计、建筑部品深化设计,对项目创新点4有重要贡献;

2)关键技术应用;

3)主编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2部、专著2部;

4)主持陕西省科技厅、教育厅建筑产业化项目2项;

5)获2018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姓名

胡冗冗

排名

3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教授

工作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完成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负责建筑、结构及设备系统的协同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对项目创新点34有重要贡献;

2)关键技术理论研究及试验攻关;

3)参编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2部;

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

5)获2018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6)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SCIEI检索5余篇;

7)学术国际合作。

姓名

宋林

排名

4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负责工业化运输及安装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对项目创新点4有重要贡献;

2)关键技术应用;

3)参编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1 部、主编工法 3 部;

4)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3 项;

5)获2018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姓名

陶毅

排名

5

行政职务

国际交流合作处副处长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工作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完成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负责绿色混凝土部品材料与基本力学性能;对项目创新点12有重要贡献;

2)关键技术理论研究及试验攻关;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4)发表相关学术论文30余篇,SCIEI检索10余篇;

5)学术国际合作。

 

姓名

辛力

排名

6

行政职务

结构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技术职称

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负责建筑、结构及设备系统的协同设计,建筑部品拆分、深化设计,抗震设计方法;对项目创新点34有重要贡献;

2)关键技术应用;

3)主编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1部、图集1部;

4)授权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5 项。

 

姓名

赵向东

排名

7

行政职务

董事长

技术职称

高工

工作单位

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负责部品生产、施工技术研发与改进、示范工程建设;对项目创新点45有重要贡献;

2)关键技术应用;

3)参编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3 部、主编工法 6 部;

4)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 项。

 

姓名

李昌宁

排名

8

行政职务

总经理

技术职称

教授级高工

工作单位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负责工业化运输及安装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对项目创新点45有重要贡献;

2)关键技术应用;

3)参编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1 部、主编工法 3 部;

4)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3 项。

 

姓名

信任

排名

9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副教授

工作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完成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负责装配式新型连接技术、抗震设计方法;对项目创新点23有重要贡献;

2)关键技术理论研究及试验攻关;

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

4)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2篇,SCIEI检索4篇;

5)授权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1 项。

 

 

姓名

吴建军

排名

10

行政职务

副总工程师

技术职称

高级工程师

工作单位

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

完成单位

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

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负责部品生产、施工技术研发与改进、示范工程建设;对项目创新点45有重要贡献;

2)关键技术应用;

3)参编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3 部、主编工法 6 部;

4)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 项;

5)获2018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姓名

罗斌

排名

11

行政职务

技术职称

工程师

工作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完成单位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学术和技术创造性贡献

1)负责预制复合部品构件研究、研发关键部品的移动式与游牧式生产中试生产线;对项目创新点234有重要贡献;

2)关键技术理论研究及试验攻关;

3)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篇,SCIEI检索4篇;

4)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4 项;

5)获2018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七、完成人合作关系说明

1)第二完成人(职建民):20143月启参加项目。负责建筑、结构及设备系统的协同设计,建筑部品深化设计;参编规范;共同获奖。

2)第三完成人(胡冗冗):20123月启参加项目。负责建筑、结构及设备系统的协同设计,建筑节能设计;参编规范;共同获奖。  

3)第四完成人(宋林):20123月启参加项目。负责工业化运输及安装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参编规范;共同获奖。

4)第五完成人(陶毅):20153月启参加项目。负责绿色混凝土部品材料与基本力学性能;合作研究。

5)第六完成人(辛力):20143月启参加项目。负责建筑、结构及设备系统的协同设计,建筑部品拆分、深化设计,抗震设计方法;合作研究。

6)第七完成人(赵向东):20123月启参加项目。负责部品生产、施工技术研发与改进,示范工程建设;参编规范。

7)第八完成人(李昌宁):20123月启参加项目。负责工业化运输及安装技术、示范工程建设;参编规范。

8)第九完成人(信任): 20143月启参加项目。负责装配式新型连接技术,抗震设计方法;合作研究。

9)第十完成人(吴建军):20123月启参加项目。负责部品生产、施工技术研发与改进,示范工程建设;参编规范;共同获奖。

10)第十一完成人(罗斌):20159月启参加项目。负责预制复合部品构件研究、研发关键部品的移动式与游牧式生产中试生产线;参编规范;共同获奖。


八、主要完成单位排序及贡献

单位名称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排名1

所在地

陕西西安

对本项目主要贡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是全国八大土建院校之一,拥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是目前西北地区唯一的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学科特色明显、水平高,有较强的整体优势,多年来,围绕本领域发展的前沿问题和国家及西北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形成了多个相对稳定、富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取得了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项目依托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结构工程与抗震试验室为陕西省重点试验室,2008年获准为教育部重点试验室,目前是国内一流、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土木工程结构试验室,拥有先进的试验设备和多功能试验条件,可进行包括试验全过程计算机模拟控制及数据采集全部自动化在内的静力、拟动力及模拟地震振动台(MTS 4 m×4 m三维六自由度模拟地震振动台)试验研究,致力于解决国家及西北地区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

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贡献在于:

1)规划项目实施总体大纲;

2)专利技术研发、关键技术理论研究及试验攻关、专业技术培训;

3)主编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2 部、工法 5 部、专著 1 部;

4)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参加单位课题(3项)、陕西省13115项目(1项)等多项相关课题;

5)获2018年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6)第一单位授权相关技术发明专利 9 项;

7)撰写项目研究技术总结报告。

 

 

 

 

 

 

 

 

 

 

 

 

 

 

单位名称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排名2

所在地

陕西西安

对本项目主要贡献: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1952年,是建国初期国家组建的六大区建筑设计院之一,是西北地区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甲级建筑设计单位,现为世界500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全资公司。现有职工近1600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人,陕西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4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91人,高级工程(建筑)师464人。公司从事工程设计和相关科学研究六十余年,工程遍及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1980年以来,获国家、部省级优秀设计奖100多项,获得国家专利43项,获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50多项,2013年—2017年连续入选RCC“十大建筑设计院”。

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贡献在于:

1)示范工程的建筑、结构及设备系统的协同设计及深化设计;

2)专利技术研发、关键技术应用、专业技术培训;

3)主编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4 部、图集 2 部;

4)第一单位授权相关技术发明专利 1 项,实用新型专利 5 项;

5)撰写项目研究技术总结

 

 

 

 

 

 

 

 

 

 

 

 

 

 

 

 

 

 

 

 

单位名称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排名3

所在地

陕西西安

对本项目主要贡献: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铁一局)是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具有铁路、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房屋建筑、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包壹级资质,铁路铺轨架梁、桥梁、隧道、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壹级资质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专业资质等。获得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4项、詹天佑土木工程大奖12项;获国家优质工程 奖32项、市政金杯示范工程奖12项;5项工程被评为新中国成立60年“百项经典暨精品工程”。中铁一局始终坚持科技兴企战略,累计有100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有18项成果荣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拥有有效专利232项,其中发明专利55项。

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贡献在于:

1)运输及安装技术改进、示范工程建设;

2)专利技术研发、关键技术应用;

3)参编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1 部、主编工法 3 部;

4)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3 项;

5)专利技术成果推广。

 

 

 

 

 

 

 

 

 

 

 

 

 

 

 

 

 

 

 

 

 

 

 

单位名称

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排名4

所在地

陕西西安

对本项目主要贡献:

 

 

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天集团在陕注册成立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公司下设中天五建、陕西中天建筑工业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新疆分公司、甘肃分公司等成员企业或分支机构,先后承建了长安国际、西安招行大厦、都市之门、禾盛京广中心、长安区医院迁建项目、西宁中心广场、葛洲坝新疆总部大厦等一大批“高、大、难、新、特””的高端工程。作为文明施工的推广者,公司持续优化升级,已实现“模块化、组拼式、可周转、快建造”的绿色施工模式,综合指标名列行业先进水平。同时,依托建筑产业化基地,公司形成了集研发、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建筑产业化全链条服务能力,引领西北地区建筑工业化发展。

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贡献在于:

1)部品生产、施工技术研发与改进、示范工程建设;

2)专利技术研发、关键技术应用;

3)参编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3 部、主编工法 6 部;

4)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2 项;

5)专利技术成果推广。

 

 

 

 

 

 

 

 

 

 

 

 

 

 

 

 

 

 

 

 

 

 

 

单位名称

西咸新区矩阵住宅工业有限公司

排名5

所在地

陕西西安

对本项目主要贡献:

 

西咸新区矩阵住宅工业有限公司,依托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工程新技术研究所科研资源,专注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研发与科研成果产业化。公司致力于以“装配式建筑技术”解决村镇民居安全性差、居住品质差、建造过程污染大的问题,以“跨越式升级村镇住宅品质”为己任,开发出一整套工业化建造村镇住宅的解决方案。三原矩阵住宅工业有限公司是西咸新区矩阵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绿色部品生产基地,也是陕西省首座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示范化部品生产基地,集研发、展示、生产于一体,占地约 50亩。具备复合部品构件及常规部品构件的预制生产能力,研发关键部品的移动式与游牧式生产中试生产线,可年产部品构件30万平方米,辐射三原县周边150公里范围内的建设需求,对快速发展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技术、提高区域影响力、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

作为本项目的主要完成单位,贡献在于:

1)部品生产、示范工程建设;

2)专利技术研发、关键技术应用、专业技术培训;

3)研发绿色部品的移动式与游牧式生产中试生产线;

4)参编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 2 部、工法 5 部;

5)授权实用新型专利 8 项;

6)专利技术成果推广。

 

 

 

 

 

 

 

 

 

 

 

 

 

 

 

 

 

 

 

 

 

 

 

 

 

 

 

 

 

 

 

 

 

 

 

 

 

 

 

 

 

 

 

 

 

 

 

 

 

 

 

 

 

 

 

 

 

 

 

 

 

 

 

 

 

 

 

 

 

 

 

 

 

 

 

 

 

 

 

 

 

 

 

 

 

 

 

 

 

 

 

 

 

 

 

 

 

 

 

 

 

 

 

 

 

 

 

 

 

 

 

 

 

 

 

 

 

 

 

 

 

 

 

 

 

 

 

 

 

 

 

 

 

 

 

 

 

 

 

 

 

 

 

 

 

 

 

 

 

 

 

 

 

 

 

 

 

 

 

 

 

 

 

 

 

 

 

 

 

 

 

 

 

 

 

 

 

 

 

 

 

 

 

 

 

 

 

 

 

 

 

 

 

 

 

 

 

 

 

 

 

 

 

 

 

 

 

 

 

 

 

 

 

 

 

 

 

 

 

 

 

 

 

 

 

 

 

 

 

 

 

 

 

 

 

 

 

 

 

 

 

 

 

 

 

 

 

 

 

 

 

 

 

 

 

 

 

 

 

 

 

 

 

 

 

 

 

 

 

 

 

 

 

 

 

 

 

 

 

 

 

 

 

 

九、完成单位合作关系说明

根据我国不同地域城乡环境特点、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高效率、高品质、低资源消耗和低环境影响等为目标,以土木工程、材料工程、建筑技术等相关学科交叉为研究特色,以试验研究、工业化技术提升、中试生产线及示范工程建设为研究手段,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咸新区矩阵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组成的产学研联合团队,提出了绿色装配式复合结构体系“标准化设计→工业化生产→专业化运输→装配化施工→一体化内装”的工业化建造技术流程,通过系列化的科研研究、一体化的示范工程建设,形成了快速、高效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在装配式建筑工业化行业内具有鲜明特色的高等学校、设计院所和骨干企业组成的产学研梯队,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资源,形成了信息共享、资源互用、人才流动的协作与创新平台,为圆满完成本项目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在合作期间内,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牵头的产学研联合团队,共享联合研发的各项成果和知识产权;各单位独立研发的技术,其知识产权归研发单位所有。政策的大力支持、市场的迫切需求,加之项目技术高效可行、产学研联合团队协同共享,本项目实施风险基本可控。

2.1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项目牵头高校,学科优势明显、体系完备)

1)主要负责:规划项目实施总体大纲;专利技术研发、关键技术理论研究及试验攻关、专业技术培训;主编标准、工法;撰写项目研究技术总结报告;

2)参与项目时间:2009~至今;

3)资金投入:主要负责技术研发费用;

4)权益分配:知识产权费、技术服务费。

2.2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项目设计单位,协同设计实力突出)

1)主要负责:建筑、结构及设备系统的协同设计及深化设计;专利技术研发、关键技术应用、专业技术培训;主编标准、图集;撰写项目研究技术总结报告;专利技术成果推广;

2)参与项目时间:2014~至今;

3)资金投入:学习、掌握协同设计及深化设计的相关费用;分摊部分技术研发费用;

4)权益分配:设计费、技术服务费。

2.3 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生产施工单位,部品生产与建筑施工经验丰富)

1)主要负责:运输及安装技术改进、示范工程建设;专利技术研发、关键技术应用;参编标准、主编工法;专利技术成果推广;

2)参与项目时间:2012~至今;

3)资金投入:运输及安装技术改进的费用;分摊部分技术研发费用;

4)权益分配:示范工程建设利润。

 

2.4 中天西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生产施工单位,部品生产与建筑施工经验丰富)

1)主要负责:常规部品生产、施工技术研发与改进、示范工程建设;专利技术研发、关键技术应用;参编标准、主编工法;专利技术成果推广;

2)参与项目时间:2012~至今;

3)资金投入:部品生产基地建设费用;分摊部分技术研发费用;

4)权益分配:部品销售、示范工程建设利润。

2.5 西咸新区矩阵住宅工业有限公司(项目生产施工单位,部品生产与建筑施工经验丰富)

1)主要负责:部品构件生产、示范工程建设;专利技术研发、关键技术应用、专业技术培训;参编标准、工法;研发绿色部品的移动式与游牧式生产中试生产线;专利技术成果推广;

2)参与项目时间:2014~至今;

3)资金投入:部品生产基地建设费用;研发绿色部品的移动式与游牧式生产中试生产线的费用;分摊部分技术研发费用;

4)权益分配:部品构件销售、示范工程建设利润。


十、主要论文专著目录

十一、知情同意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