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82205305-6612 邮箱:news@xauat.edu.cn 主办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设为首页
新闻爆料:029-88881234
本网供稿:108133970@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信息
 

关注中国小说 倾听名家评谈

来源:  日期:2005-12-16  浏览次数:

  12月15日晚,一场以“新世纪中国小说及其未来”为主题的报告会在图书馆二楼报告厅举行。担任本次报告会主讲的是我校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当代资深的文艺评论家,茅盾文学奖评委李星教授。自上世纪80年代,李星教授开始从事中国文学特别是小说的研究,迄今已有多部著作出版。

    报告主要围绕新世纪以来中国小说的特点,近几年中国当代小说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未来中国小说发展的趋势和其制约因素三个方面展开。

    针对第一个方面,李老师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作家作品成熟的标志,并不是语言的逐渐凝练,笔法的日渐纯熟,而是其作品能够打上自己生命的印记。”他以莫言的《檀香刑》、陈忠实的《白鹿原》、贾平凹的《秦腔》、《怀念狼》等为例,指出了不同作家正是由于作品中打上了自己不同的生命印记,才使得当代小说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这就是新世纪中国小说的的第一大特点。乡土小说的崛起是李老师提出的中国新世纪小说的第二个特点,但李老师又同时指出,同以往的乡土小说不同,当代的乡土小说在感情上已不单纯表现对乡土的怀念,而更多的是对其的爱恨交加与认识上逐渐迷惘,因为社会的进步摧毁了旧乡土中一些美好的东西,“此乡愁已非彼乡愁”。另外,以贾平凹《秦腔》为先行的文体革新是第三大特点。

    谈及近几年中国小说的主要问题和缺陷,李老师不时表现出对某些现象的忧虑、吃惊抑或义愤。他总结了三个方面:第一,作品对人的生存状态淡化,对现实的批判力度不够,甚至作品未能完全反映现实和其背后的根源,使得作品成了可有可无的东西,给读者一种“挂空感”。第二,当代小说比上世纪越来越过渡至商品化商业化。第三,批评生态严重失衡。

    对影响中国未来小说的因素,李老师概括为: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精神状态”,中国传统文学的影响,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以及作为当今社会生活“巨无霸”的媒体的专制。 李老师指出,在高科技宣传媒体的充斥下,作为培养人文情怀的文化产品——小说并无要消亡的迹象,他呼吁作为广大知识分子,特别是文艺工作者,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以理性的心态面对各类文化思潮对文学的冲击。整个报告中,李老师旁征博引,将中国近现代的作品作家信手拈来,加之其幽默的陕西方言,诙谐中不乏深刻的理论,不时赢得在场同学热烈的掌声。

  互动时段,李老师回答了现场同学提出的问题,笔者大致择录如下:

(1)——您对传统儒家文化的看法,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道德缺失的现象面前对儒家文化又该抱有怎样的态度?

  ——第一,中国的一些制度中对传统文化否定太多,特别是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天才的救世主的理论,对其过分的神化,造成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隔膜甚至断裂。近来又开始注重宏扬传统文化,也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的缘故。第二,儒家传统文化造就了如日本、新加坡等国的发展繁荣,可见其与先进的文化并不矛盾,反而更能弥补物质高度发展时的人们精神上的缺失。

(2)——中国文人至今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为何?

     ——这个问题我已在多个场合提及,主要是文化隔膜,特别是在一个时期内中国的文化与世界文化有距离。除此而外,中国文化作品对外的译本中难以译出作品本身的实质。但是,任何国家都有他自己的政治标准和理念,不必为获得诺奖而刻意迎合外国的理念。

(3)——您对《废都》如何评价?
   
  ——它是最早的觉悟出中国知识分子难成起其就之时,那种堕落沉沦的状态的作品。

(4)——您认为大师有怎样的标准?

    ——对中国社会大众的精神状态有自己充分独特的认识和概括,有开创性的文体,等等。

(5)——您对小说的教化作用如何认识?

    ——文化价值就小说而言是第一位的,教化作用只是其社会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小说主要还是应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的认识、心理以及精神,教化作用仅仅是一个方面。

(网站通讯员:党盼盼 欧阳孟学 编辑: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