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82205305-6612 邮箱:news@xauat.edu.cn 主办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信息网络中心
设为首页
新闻爆料:029-88881234
本网供稿:108133970@qq.com
当前位置:首页 > 校园视点
 

关于建大草堂校区讲座相关情况的调查

来源:  日期:2018-06-16  浏览次数:

大学,明心见性之地也。如果把大学比做人生中的一幅画,那么讲座必定是画中浓墨重彩的一道风景。讲座作为在课堂之外,大学生在大学中获得知识,了解前沿科学动态,提升思想的一个重要平台,通常被认为是“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一种传教交流形式。

开展讲座活动对繁荣校园文化、活跃学术气氛、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你平时会积极参加讲座活动吗?都会参与哪种类型的讲座呢?你知道身边的同学们对哪种讲座最感兴趣吗?下面,跟随笃实新闻网的记者们一起走进建大学子们的大学生活之讲座篇,来了解建大讲座的相关情况吧。

本次调查是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草堂校区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485份,回收率97%,为我校校园讲座存在的问题和制定校园讲座新模式的研究提供了较为详实的资料。
通过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我们的数据分析如下:

毋庸置疑,讲座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扮演了积极的角色。然而,当前大学生听讲座的实际情况并不乐观。这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大学生对明星、名人讲座的“热捧”和学术讲座的“冷淡”;组织者“无奈之下的变相强制”和大学生的“不情愿下的被迫参与”;大学生对讲座“形式的注重”和“内容的忽略”。

我们不禁要思考,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现象的出现呢?

为什么同学们参与热情不高?

我们在调查中收到的答案无外乎 “没时间听讲座”“听讲座的时间还不如去做明天的作业”“讲座太无聊了”等解释。经过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同学进入大学后自由时间增多,但却无法合理安排,学习积极性明显下降,且部分学生受社会急功近利环境的影响心态浮躁,认为讲座对他们并无实际性的影响。

从讲座的组织者来看,有些讲座的举办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可能没有最大程度上考虑到同学们的需求,结果导致讲座内容庞杂不精,其效果可想而知。我们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同学认为讲座缺乏趣味性、内容没有实用性。有时组织者为了讲座的入座率,指定相关班级去听讲座,这种应景式的应对之策违背了讲座的初衷,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同学们的兴趣,久而久之,将会造成同学们对听讲座的逆反心理,甚至对讲座产生厌烦抵触情绪。

我们采访的杨同学表示:“学院总会强迫性的要求我们去听一些讲座,我原本是要去图书馆学习,却不得不被迫去听一场完全不感兴趣的讲座,这打乱了我原本的计划。”

现在的大学生是网络原住民,他们学习的途径很多,图书馆、教材只是他们学习的一部分,手机、iPad、电脑则是他们学习的三大载体。他们在网络环境下要听讲座易如反掌,很容易接触到更高水平的讲座,因此同学们的选择面增多,对校园内五花八门的讲座并不太感兴趣,而主办方往往为了讲座的入座率,使得同学们被迫听参与,结果苦不堪言。

讲座本身存在哪些问题?

主讲嘉宾及所讲内容对讲座效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最受欢迎的名人类讲座往往极具“票房号召力”,听众往往“不请自来”。除了名人效应,这类讲座本身具有趣味性强,与观众互动频繁,引起共鸣的特点,也使得它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去年十一月份,著名青年作家刘同来我校草堂校区进行击掌签售会,南山小礼堂座无虚席,观众们的热情高涨,这为我校引进讲座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案例。

不少大学生认为名人类的讲座选题一般对听众的限制较少,讲座主题也相对大众,亲和力较高,所以比较容易被同学们接受。而校内最常举办的学术类讲座更像是一场小众的学术盛宴,邀请的嘉宾多为某一领域的知名专家或学者,而讲座的主题也会围绕领域内某一具体问题进行,这类讲座往往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研讨价值。然而正是因为学术类讲座的这一特点,使得许多同学“望而生畏”,而大学生实际上更偏爱内容比较浅显、有趣、对自身有益的讲座。此外,由于主题的限制或者讲座者的自身理论水平、表达能力、讲课方式等方面的原因,导致此类讲座对于同学们缺少了强有力的吸引力。

对讲座的看法

除了对广大学子采访外,我们也对辅导员进行了简单的采访。对于同学们不愿意主动参与讲座的情况,他们表示“同学们需要一定程度地打开自己,去接纳吸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讲座的输入,虽然平时大家通过网络也能获取很多信息,但那都是碎片化的,它的确一定程度上使你的知识面的宽度更广了,但却没有深度。”其中一位辅导员对于学生参与讲座所持态度如是说道:“讲座的意义在于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和精神世界,哪怕是这个主讲人所说的一句话打动了你,那么这个讲座于你来说都是有意义、有收获的。”

英国作家萧伯纳说:“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

高校建立讲座这个重要的平台载体,使得大学生和参与讲座的专家学者能够进行沟通,大家有了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从而在思想层面迸发出更璀璨的火花。

对讲座开展的建议

作为讲座的主办方,理性看待讲座出席人数,不要将座无虚席作为评判每场讲座是否组织成功的标准;通过给新生开展“讲座前的小讲座”活动,对讲座本身的重要性进行加强教育;同时,还可在校园网上开设固定的讲座专栏,扩大对讲座的宣传。

在此基础上,注重提升讲座类型多样化,除开展符合院校专业特色的讲座以外,可适当开展关于励志成才、心理健康、古典文化等方面的讲座。除此之外,引进讲座时所选的主讲人要提升讲座技巧,注重互动和沟通。主讲者在设计讲座内容时要因地制宜,使学生更易接受更能产生共鸣。讲座中,主讲者要充分调动听众的积极性,对等交流,共同探讨,积极互动。

讲座结束后,实时调研讲座效果,及时了解学生讲座需求根据讲座实际开展情况和效果,不断提升和改善校园讲座的水平,形成讲座建设的良性循坏。

对待讲座所持心态

学生自身应认识到校园讲座对与自身成长的重要性,主动关注校园讲座动态,制定个人学期讲座听课计划,将讲座作为培养个人素养的重要平台。除此之外,我们应撇开“实用主义”的评判标准,多多参与不同类型的讲座,思考不同讲座带给我们的启示。

从问卷结果看,我们得出了当前的在校生对于学校讲座的设置与开展并非十分满意的一个结果。但是作为学生,我们还是应当体谅学校的一些做法,毕竟事物的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成长过程,批判的态度是要有的,但它并不等于一味的批评与抱怨,我们要以宽容的心态来对待努力改进的讲座制度。

约翰・范德格拉夫曾在其《学术权力??七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比较》一文中提到,“纵观大学的发展和大学的使命,大学不仅仅有占主流地位的课程文化对学生带来的影响,还有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一直在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即大学讲座。”总而言之,讲座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优秀讲座活动的开展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搭建师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而言,听讲座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大学路尚长,你我仍需成长。优秀的讲座活动应如良师益友,伴我们一路前行。希望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可以帮助同学们在今后的大学生活中,以一种全新的态度去看待校园讲座,为自己的大学生活增添一抹亮丽的色彩。

(通讯员:吴林珊 岳昱含 冯燕 常卓 柯心怡 记者:李豪 侯莹珍 席亚涛 编辑:王博)